《潮郡杂俎---潮汕地区居民街头巷尾茶余饭后谈及的不可思议事件》
第24节作者:
幽篁隐士 古昔之时,潮州有"企丧"习俗,也就是入殓后不出殡在灵堂摆上短则一周长则一年,孝眷每天必到死者棺前上香磕头.当然,现代社会是不可能的了,暂不说影响子孙找生计,只怕环保局马上会找上门,现在一般都是停尸或停棺一天.这期间,死者的生前好友会前来凭吊,同时送来白金(情礼钱),丧主会在大门口置一方桌放一盘红花水(石榴花)和几段红头绳以及糖粒,吊唁者走出灵堂时各取一样,以示除去晦气,带来幸运.
到了出殡之日,棺材置于两条长椅之上,这两条长椅是潮州一种诀术,丧礼后一把火烧掉,这就是潮州的谚语:灵前交椅--等死(这个典故我会在不可思议事件写上).起柩时抬棺人必须将长椅踢倒,此时众孝眷同时放声大哭.孝眷依内外长幼排列有序,由乡里的父母会(一种乡村组织,平时各自生活和工作,到同乡内有人仙去该会视丧礼大小派人帮忙,这期间,丧主只管出钱,而其它一切事务由该会处理,结束后只收微薄情礼,这样做一是对自己和父母有保障,不至意外没人理睬,二是促进同乡人及"五服"内亲人之间的关系)抬着棺木一步一步向村外走去,走在最前面的是由"五服"内亲人执着的一面白布旗,上书"昊天罔极",其后是亲友送来的挽联唁轴和花圈,再跟着就是长子挽着装有香炉的竹篮,边走边撒冥钱,以贿赂孤魂野鬼不要前来骚扰.再后面就是次子或长孙抱着死者遗像,接着就是八人抬的棺木,然后就是孝女孝婿和众内外子孙,走在最后的就只能是死者生前的好友和乡里的老人.
棺材抬到村边界的大路或桥边,除孝子和内外子孙以及父母会人等(孝女和内外孙女不能跟着上山),所有亲属好友一律与死者拜别回去,送葬人回到家中,不能直接进入家门,要用拿回来的红花洗脸擦身,以示去煞.
棺材由孝子孝婿及众内外子孙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棺材由孝子孝婿护送到墓地安葬,棺材在途中不能歇息.不然的话,会使死者阴魂流落荒野,无可归宿.因此潮州有俗语说:"棺材扛上肩--孬歇."所以,每次抬棺材必须有两组人马,若是其中有人体力不支,另处一人马上接替.到了这时白旗和挽联皆已撤下,因此孝子走在最前撒纸钱,路遇大坑或水沟石桥都必须大声喊死都尊称告诉他"小心慢走".
到了山上,先挖开两米深的大坑,然后往坑里铺上一层茶叶再把棺材放下去埋葬,完毕之后还要在坟堆的上面和周围撒种子,麦种稻谷或草籽都好,要由众人中年岁最长的人撒,并念口诀:种籽放遭遭(均匀),仔细起大楼.种籽放浅浅,仔孙做省长.种籽放家家(多多),仔孙当头家(老板).种籽放坟山,仔孙做大官.
末了,再拜别入土的先人和旁边的"土地爷",孝子在坟前用纸包回泥土放入竹篮中,再在香炉焚香把亡灵请回家中祭祀,称为"回灵"(不是七日回魂),孝子带亡灵回到家之前,孝媳必须脱下麻服换上素衣跪在大门前恭迎先人,并托着茶盘高举过头请先人"饱茶".亡灵到家后须设灵堂祭奠到头丧事的第二站--头七.
(``````未完待续``````)
日期:2011-8-15 0:52:00
接上面(潮州白事习俗与不可思议事件)
这其间丧家在大门贴蓝色或白色的对联和横披,内容多是"南极星沉","一梦南柯"之类哀悼先人的话,大门灯笼同也要换成白纸蓝字,上面从显示本家姓氏如"江夏旧家"即表姓黄,改成白事内容,如仙去的是男性即写"痛失严教",女性即写"痛失慈佑",还有写上死者年岁,但潮州风俗是向天借一岁,比如老人仙去时实际是八十岁那么白灯笼要写成"八十有一".
到了第七日(所以与潮州人打交道忌说七日或七天,只能说一周后),请来师公为死者亡灵超渡,这就是潮州白事的第二站,也是最花钱的一个环节.
首先准备大量的祭祀粿品,佛前的只能用斋品,灵堂前的才是猪头三牲(因为贡品种类过多这里就不一一列出,总之多到一个卡车拉不完).在第七日清早起鼓(就是法事开始的意思,所以"起鼓"一词在潮州也是贬义).
所谓"多钱多功德,少钱照快节",做佛事依丧家财力及死者生前意愿来做,相对隆重的叫做"慢斋叠敬",其中以拜马请魂,拜雁取牒,献花礼,转法轮,点主,护晋,礼库官,挨塔,散花(女性),礼血盆(女性),掉斗,走旗(走五方),三娘(沙尼)挑经,开地府门,地藏观灯,过桥为主轴,再配以二组师公,一组在佛堂前,一组在灵堂前不停不休地颂读经文,经文包括《三千诸佛经》,《呢陀佛经》,《三味水忏经》,《供说消灾经》,《北斗长寿经》,《普门佛法经》,《普门真经》,《金则妙曲》,《十五真经》.
法事开始,师公带领众孝眷跪在佛前"拜纸马",意思是求佛祖派使者骑白马到冥殿接回死者的中阴身,以来到现场接受超渡,这个马当然是纸糊的纸马,该仪式完成后纸马烧化.
拜雁取牒就是师公接了佛祖法旨,派纸雁前往西天灵山衔来过界文牍,此仪式结束立马要派人将此纸雁放在有水流的地方,不能烧化.
献花礼就是在佛前用托盘摆上香炉,大悲咒加持圣水瓶,莲花座,大悲咒加持圣水杯,大吉(潮州柑),面布,佛珠,元宝,圣印,茶叶,以示众人孝感天地得到佛祖的祝福.
转法轮就是师公在灵堂前边颂经边转动手中的金轮,以示佛法无边,生人死鬼去尽罪孽,依佛法重坠六道,众孝眷要用白饭和贡品回报先人养育之恩,这是做法事以来第一个"哭点",师公唱出:"人死如灯灭,大限似狂风,不知何处往,一去今世亲聚已无缘,孝眷人等不忍天成,跪在你父(母)亲面前茶酒献上,一杯饮了又一杯,人生归阴难再回(此类文字还有很多,潮州的师公大概是当代大文学家,唱到这里众人已是哭得唏哩哗啦),然后用筷子将白饭泼向死者的灵位,意示还了恩情.
点主就是请宗族中的最长者,用毛笔在灵牌上的"主"字轻轻一点,表示亡灵魂魄有主,以后会有后人在时年八节拜祭.
护晋就是请来"五服"内所有仙去先人的灵牌,借着本次法事,由死者亡灵将部分贡品带去与众先人共享(家族较大的有时可能有近百樽灵牌).
礼库官就是死者在阴间的"财务管理人",孝眷先是准备用纸糊的衣服,布料和大量纸钱,元宝对着库官拜祭,表示父母恩情子孙后人无法一一报答,现在化了衣物和金钱存在阴间代替报恩.
挨塔就像糊个纸塔吊在灵堂中间,塔上描有各界仙佛,由师公领着众孝眷围塔而行,意思是在仙佛的见证下,死者完成凡人生儿育女的基本功果,现在子孙陪着先人一步一步前去面佛(这又是另一个哭点).
如果死者是女性,那么会增加两个环节,散花和礼血盆.
散花就是众人跪在撒满香瓣的浴盆旁,由师公唱着《百花名》和《百戏歌》,意味母爱伟大无思,一把鼻涕一把泪养大儿女和昭顾家人而无法享受天地赋于女性的一切美好,却甘当黄脸婆,现在死去,后代以鲜花清水涤去母亲的肮脏和疲惫.
日期:2011-8-15 0:55:00
礼血盆是潮州话的叫法,其实是死者的儿女(此环节孙子外甥及媳妇不必参与)跪在盛着红胭脂水的面盆前,听师公颂唱《十月怀胎歌》和《目莲救母歌》,尤其是《十月怀胎歌》,从母亲怀着子女开始一个月又一个月的事迹在文字的带动下慢慢倒映,生身之恩何以为报,儿女闻之肝肠寸断,旁人听了也是泪如雨下(不用说,这也是哭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