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16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5-31 10:35:54
第十二章 我的好友瓦洛加
不知不觉,九四年的元旦就要到了。对中国人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特别重要的节日,但对俄国人,这个节日意义非凡,因为这是俄国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大约是受前苏联的影响吧,西方人最大最隆重的节日—圣诞节在这里没有什么反响,既不是法定节日,也没有商场像国内商家那样进行轰炸式炒作,搞得中国年轻一代对之趋之若鹜。俄罗斯虽然是个欧洲国家,但严格来说,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欧洲有着很大不同。就拿年轻人结婚来说,和中国一样需要去类似于国内民政局的机关领取结婚证,然后亲朋好友去某个餐厅参加这对新人的婚礼,而当婚礼结束后,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大餐,整个程序大体与中国相同,很少有年轻人的婚礼安排在教堂举行。
来到俄国斯三个多月了,我似乎没有什么不适应,除了吃饭与中餐不同,很多方面这两个国家都出奇的一致,看来,我们拷贝苏联还是挺成功的。
十月份的时候我去学校参加了校庆,按说校庆二百周年也算是个挺隆重的日子了,你看前些天,清华弄个百年校庆就搞的山摇地动,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说光嘉宾就达五万人之多,很多人因级别不够,甚至都没捞到去人民大会堂聆听报告的机会。俄罗斯的校庆就没这么荣耀了,当时的那个简朴劲儿,我现在都难以想象。
我记得那一天的下午,我们系的老师聚集在地下室的一个大屋子,原来这儿是个实验室,为了校庆,临时布置成系校庆会场了。屋子里靠两侧各摆一排长条桌子,每排能有二十多米长吧,桌子上蒙着白布,白布上摆放着当天的美食。一共来了四五十号人,大家随意入座,我挨着教研室的小助教尤拉。在屋子的最前面放着一张桌子,相当于主席台。我的导师古力雪夫主持当天的校庆活动。古教授的祝酒词言简意赅,不过在这简短的发言中,居然提到了我这位来自中国的进修生,并建议大家为我的到来而欢迎鼓掌,这让我很感动,心里热乎乎的。接下来,就是吃了。说是吃,其实没什么可吃的,几片面包,几片西红柿和黄瓜,几片香肠,奶酪,还有个鸡腿。记得那天没有啤酒,有伏特加,但量很少,每个人的杯子都没能斟满,可想而知,当时俄罗斯的经济条件有多窘迫了。那时,老师们工资很低,即使如此,有时还要拖欠工资。古教授算是学校很有名望的教授了,但月薪也只一千多块人民币,合一百多美元吧。
我那天很出彩,把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亮了出来,这一招儿特管用,一下子成了当天的亮点,众人瞩目的中心。当然,我也没有忘记把从国内带来的小食品一同贡献出来,供大家品尝。那一天,我们吃的很简单,但每个人过得都很快乐,谈笑风生,暖意融融。
我的故事里常常把俄国写的很负面,那都是丨警丨察做的孽,正所谓:一粒老鼠屎毁了一锅汤。其实,大多数俄国民众对中国人还是不错的。不能说有多好,但还算正常。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知哪位哲人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我觉得还真有些道理。你有钱,让对方受用,人家就高看你,若没有钱,对不起,一边歇着去。自私是人类的本质,从这点上说,世界各国的人没什么不同,所以不存在谁比谁更伟大,谁比谁更劣等。好的国家通常是制度上体制上领先了一步。就拿韩国来说,和我们不能说是同祖同宗,但至少也是文化相近吧,以前根本不值一提,现在混的有模有样,风头强劲啊。我上大学那会,韩国的学生为了抗议全斗焕政府不是玩跳楼,就是闹自焚,要么就是游行,罢课,反正是天天惹事,那是一个字:乱。没想到星转斗移,二三十年的功夫,人家就变得先进了,国家的影响力也不可同日而语了。反观朝鲜,我就不说了。所以,人种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个合理的体制,一个开明的政府。
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某种程度上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压力。作为前苏联老大哥的小兄弟和邻居,中国无疑走在了时代发展的前列。这让俄国人的老大地位受到了冲击,昔日那种霸气和心里优势受到了挑战,他们不想就此认输,但又不能不接受现实:中国的发展的确超过了自己,俄国人觉得丢面子,那种滋味就如同打碎了的五味瓶,有酸有苦,难以名状。
我刚到彼得堡时,常有人问我是不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后来,就渐渐没人问了,因为他们后来明白了,大街上两条腿的亚洲人都是中国人。
在俄罗斯,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每当说这句话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自豪,看着大街小巷,家里家外,比比皆是,无处不在的中国货,我怎能不自豪呢,这是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国人的劳动,是中国人为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中国人理所应当地受到尊重。
伴随着中国货的涌入,中国人的形象在俄罗斯的心中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昔日中国男人留辫子,女人裹小脚,一副东亚病夫的形象彻底一去不复返了,我在俄罗斯期间,只有廖廖几个人提及过,更多的俄国人则会关注当代的中国,发展前进中的中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