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18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6-02 07:58:32
第十三章 初识高尔基
教授把厚厚的一打钱放在桌子上,让瓦洛加课后去拿。这一举动令所有人惊愕不已,太出大家意料。也许教授是有备而来,但无论如何,一百万是个不小的数目,拱手相让,让人费解,不可思义。
瓦洛加没有料到教授会真的拿出一百万卢布,他当时只是想挪揄一下教授,取悦在座的同学而已。在金钱与灵魂,物质与精神的碰撞中,瓦洛加没有失去自我,尽管社会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但是,他不会沉沦到那种地步。下了课,瓦洛加走到教授身边,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坦诚地说了一声:“教授,对不起”。
每个国家都会有变革期,转型期,在这个时期,人们迷茫,徘徊,彷徨,找不到方向,看不到未来,人们的价值观在摇摆,有人消沉,有人堕落,有人呐喊,也有人觉醒。自私与善良这对双胞胎、敌人和对手互相厮打、纠缠甚至是决斗,自私或某一时占优,但最终获胜的还会是善良,因为如果抛弃了同情,关爱,善良,人类就真的不可救药了,那才是可怕的世界末日。
那一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至今仍历历在目,记忆忧新。
后来,我又以旁听者的身份听了几节专业课,感觉不错,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比如,俄国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思考能力,知识概括及总结能力等,很少搞打勾画圈这种测试,更多的是让学生写小论文等,平时考试多以抽签为主,抽签的题目多种多样,无固定答案,完全靠学生自己去搜集资料,提炼加工,整理。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是考试专家小组,就像青歌赛专家评审团一样,想取得高分就必须拿出清晰的论点,让人信服的论据,按‘焦点访谈’叫用事实说话。对于任何一个本科生来说,必须做的很投入才行,否则根本混不过去。
俄罗斯的老师非常敬业,极少搞照本宣科,草草了事的填鸭式教学,而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学到专业精髓。比如,上计算机课,老师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逐一讲解每个硬件的功能,不是读讲稿,而是把电脑拆解,手里拿着实物给学生讲,态度认真。此外,大学里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社会,让教学贴进社会。相比而言,中国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中学的教学方式,填鸭式教学和以背为主的客观性考试仍然大行其道,其结果是对老师的要求降低了,把学生的创造力扼杀了。没有了辩论,争吵,没有了唇枪舌剑的学术争鸣,学习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含金量大打折扣。科学远不是出几张卷纸,打打对号那么简单。
元旦临近,学校要放十天的假期。瓦洛加决定回家乡高尔基过年,并邀请我一道前往。我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我犹豫的理由是,瓦洛加带着女友回家,我不想充当他俩的电灯泡,但想到漫长的假期,出去走走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况且我也很想感受一下俄国的新年气氛。瓦洛加的女友尼娜也是高尔基人,在圣彼得堡医学院读书。尼娜和瓦洛加前一年在赴彼得堡入学的火车上相识,并发展为好朋友。尼娜长得婀娜多姿,苗体的身材,金发碧眼,性感十足,和瓦洛加走到一起,真可谓是金童玉女,天造一对,地配一双。元旦的前三天学校就停课了,我们一行三人从彼得堡出发,经莫斯科中转前往高尔基。提到高尔基,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老李,他在异乡还好吗?进而,我想到了高尔基其人。这位革命诗人的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不知鼓舞了多少中国当代爱国之士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洪流中。带着对革命诗人的敬畏之情,带着对这座革命之城的仰望之情,我踏上了东去的火车。
火车在冬天的俄罗斯大地上飞驰。我喜欢俄罗斯的冬天,因为它是俄罗斯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征。那里有俄罗斯特有的一种美,正如盛夏和海滩之于塞浦路斯,阳光和炎热之于巴西一样。 当火车离开市区,来到莫斯科郊外时,窗外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冰雪大世界,鹅毛般的大雪簌簌地下着,静静的白桦林,古老的教堂,圆木盖的农舍……雪覆盖了无垠的大地,在凛冽威武的冬天中欢笑,那种单调,那种辽阔,体现着俄罗斯的真谛。
由于是白天的火车,我们没有买包厢,而是买的较为便宜的硬座。瓦洛加和尼娜这对恋人一路上时而亲吻时而拥抱,时而相依相偎,时而窃窃私语,难有和我聊天的机会。天涯何处无芳草,旁边的俄罗斯人伊万很快成了我的聊友。可能是年龄相仿的缘故吧,我们聊的很投机,从莫斯科聊到北京,从列宁谈到毛泽东,从二次大战扯到珍宝岛战役,包罗万象,无所不及。在伊万之前,也有几个俄国朋友向我问起过珍宝岛战役,看来,中俄那一次军事冲突在俄罗斯人心中影响真的不小,由此不能理解一些俄国人害怕中国崛起了,俄罗斯真的害怕失去远东。要知道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只有屈屈 万俄国居民,实力真的不能和中国相比。
珍宝岛战役,俄国又叫达曼斯克冲突,其起因双方各执一词,孰对孰错,真像如何,已并不重要,或许是双方出于政治动机,或许是别的,让历史自己去评说吧。为了让大家对次冲突的起因有个概念,现将中俄双方的某些观点摘录在此,供您参考。
俄方的观点,作者:网址:
1 МАРТА 1969 ГОДА
1969年3月1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