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家男人怎么也没有想到是这事,心里不禁颤抖了一下,半天回过神来,脑子里立刻显现出一路上来的凄惨景象,一想起不久前那活活饿死的孩子,泪水不禁就流了下来。女主人其实只是用商量的口气与自己在说事,并没有强迫自己,但他始终还是没有说出口,女主人也看出了他的不舍与担心,就与他分析,如果你们这样下去,没有吃的东西,身体这么虚弱,又没有去处,难保孩子不被冻死或者饿死,既为你们减轻了负担,也让孩子有了生存的保障。
阳家男人又仰头长叹了一口气,目光又触到了壁上那幅像,女主人似乎看出他的担忧一样,也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原来那像就是女的老公,姓颜,是北方一家做盐贩生意的,先生在多年前因病去世了,生前留下几个女儿,也一直是几代单传,到他这一代就‘断’了,留下了不少的家财,后来因战乱,女主人带着家人最后逃到了这个衡山境内。
阳家男人倒不是看上去她家的财产,而是想着儿子有一条活路。遂点了点头,女主人大喜。他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妻子时,妻子一个劲的摇头,还止不住的哭着……抱着那孩子不停的抽泣。那可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啊,谁会舍得把自己的骨肉拱手送人呢?丈夫在旁边劝说着,其实她也清楚,只有这个结果才是孩子最好的去处,跟着自己只会受罪吃苦。也就这样默许了人家的要求。
日期:2009-6-24 21:29:00
生离生别
颜家女主人虽然心好,但她家不是救济所,她需要的是一个能继承家业的男人,一个从小就把这儿当成自己家的男人,一个记忆中就是颜家后代的人。趁这孩子才三岁点儿,就慢慢“培养”他。阳家男人强忍住泪水,虽然已经在契约上面写下了孩子的生辰八字,仍然感觉自己的手还在颤抖,这一签,孩子就不再姓阳,而是颜家的人了,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见到面,他看了看妻子怀中的孩子,吃饱了睡得正香,妻子摸着儿子的额头,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往下流,二人四目相对无言,道不尽的辛酸与苦楚。
阳妈妈当时也就三十来岁,抱着孩子一夜未眠,昏沉的眼神之中,显得人苍老了一些,女主人吩咐下人给他们准备了路上吃的干娘,送了一些钱,从衣柜中拿出一些陈年旧裳,塞给阳妈妈,叮嘱一路保重,夫妻二人心情都是说不出来的沉重,这么多苦都吃了,叹自己命苦,不能把孩子拉扯大了。阳母把孩子轻轻地的递给颜母,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儿子的脸颊,身边那几个大的孩子也凑地来看看弟弟,也用小手去摸一摸那小脸儿,看上去他们也懂事了许多,那小的几个,还在门口戏嬉着。颜母和佣人把阳家夫妻送到门口,知道他们此去也是一个没有目的所在,长长的“哎”了一声。此时,阳家夫妻二人双双跪下,面对颜母,“多谢您的救命之恩,这孩子就交给您了……”还磕了几个响头,颜母一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赶紧去扶二人,说道:“你们都放心吧,他就是我的亲生儿子。”说着也是泪水夺眶而出,大家在大门口又呆了片刻,终究还是作别了。
颜母目送着阳家人一路远去,渐渐消失在迷雾之中,在这动荡的年代,不知他们何去何从,低头看小家伙躺在怀中,还没有醒来。
日期:2009-6-24 21:33:00
养母大于天
孩子醒来时,不见了妈妈,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带着一丝恐慌,“嗷嗷”大哭起来。不知道人长大了是不是都能记得小时候三岁左右的事情,记忆深处,这孩子明明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样子,他自己可能深信父母在远方,成为他以后想方设法去寻找生身父母的信念。
颜家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颜首义,首脑的首,仁义的义。希望孩子将来承担家业,做一个有义道的人。时间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首义慢慢长大了,母亲为他请了私塾先生,教他识字念书,《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等,他人很老实,从不在外闯祸,一家人都挺喜欢他的,但有一点让颜母心不安,因为首义常常往外跑,有时招呼都不打就出去了,颜母终于有次忍不住打了孩子,她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虽然母亲打疼了,首义并没有哭,而是问母亲,“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
原来孩子一直有记忆记得那事,没有想到事情过去这么久了,何况他还那么小,还记得,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只得继续骂儿子:“你听哪个丧天良的说的啊?让你娘都不认?”想用骂声来镇住儿子。
“那我爹呢?”儿子反问道。
“你爹早死了!”这个是颜母早想好的答案,本来事实也是这样。她心里明白,这样回答,儿子不一定信。
颜母把孩子看得更紧了,首义也只能偷着出去玩了,与其说他是出去玩,不如说他出去打听消息,无论母亲怎么否认,他灵魂的深处总记得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没有一个寻处,也无从下手,就这样,首义慢慢成年了,眼看到了婚嫁年龄,母亲也老了,后来就娶了媳妇,这个媳妇就是颜家的其中一个女儿。兄妹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夫妻了,让他感到非常的尴尬,但最终还是行了洞房之礼,婚后,家里的担子交给了首义,让他全权打理,没有多久就生下了一个胖小子。一家子欣喜万分,终于后继有人了。
然而,首义心中的那个心结,一直没有解开,亲生父母对他而言,永远是个迷,既然眼前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那么,自己的生母又在哪儿,他很想知道生母的下落,小时候那朦胧记忆的影子不时在他脑海里浮现,俗话说,知子莫若母,母亲自然知道儿子的心思,在临终前,还是把二十多年前的那段往事如实的告诉了首义。首义听完,泪流满面,跪在母亲的床头,悔恨自己的不孝,原来是母亲在关键时候救了自己一家,答应母亲好好持家,不再胡思乱想,母亲摸着儿子的头,似乎多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颜母在一个黄昏时分,安祥的走了。首义知道,母亲如果不告诉自己真相,那可能永远都是一个谜,可能也是母亲心中的一个包袱,现在放下了,是相信我这个儿子会懂事,知道孰轻孰重,生身父母靠一边,养身父母大于天。尽管如此想,但自己心中的包袱又能什么时候真正的放得下呢?还是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苍天眷顾,能见上亲生父母一面,特别是在后面的日子,常常在梦中,见到有一个女人,很亲切,一直定格在儿时记忆中,他知道,那一定是她亲生母亲。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那么一段距离,有些事情突然某一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又让人显得措手不及。
日期:2009-6-25 20:34:00
母子重逢
首义漫无目的的走在街头,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多么希望有‘奇迹’出现啊,眼睛在人群中漫无边际的搜索着,眼帘之中跃入一个郎中,正在街头治病医人,从一个店铺走到另一个档口,他心中似乎想起了什么?对,行医救人,自己钱财不缺,衣食不愁,但还有好多老百姓受苦受难,天天都有治不起病而死亡的事情发生,也许是一种本能的善良,让他下定决心去学医,济世行医。
他是一家之主,没人敢反对他做什么,把家中的事情交给一个信得过的人,自己就潜心去学习抓药治病了,经过几年的学习,拜了不少师傅,开始学着在外面单独给别人治病,人家有钱的就收多几分,条件不好的,少收一点,甚至很多时候见人家里穷,分文不收。茶水都没有饮上一口,加上医术还算不错,在当地百姓中的口碑很好,方圆百里都知道有一个颜郎中。首义也从这些游走经历中更深的体会到了人间疾苦,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没有亲生父母的下落,他也不太强求了,似乎这事慢慢在他脑海淡化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