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轶事》
第21节

作者: 87071
收藏本书TXT下载
  爷爷是一个很顽固守旧而且对生活细节很讲究的人。我听奶奶讲,我家祖籍是湘潭湘乡,在土改的时候,毛主席的一个亲信(那人现在还没有死,这里不便透露)到我家避难,见我爷写得一手好字,且还会算帐,那人想把我爷爷留身边作为秘书,我爷爷说:我舍不得家里几亩田!晕,真的是封建老古董!等多年后那人来信时,人家已坐到了省级干部位置。爷爷就是这么个顽固不化的老头子!我们家从小家教甚严,想必与爷爷这班人的个性分不开,平时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要遵守。如:在我们家,男女的毛巾是绝对要分开的,且女人用的脚盆澡盆等一率不准放到灶上,而且女人不准到灶屋里洗脚;吃饭时,家中的长辈一率坐北方位子,来了客人,客人不上桌,我们不准拿筷子。站着就必需把腰板伸直,走路要抬头挺胸,而且当几个人同时行走时,不能走到落后于人家。坐有坐相,站有站像。吃菜的时候,不要连续的夹菜,而且不准大声说话,要紧闭双口,嚼饭时不能出声,有次我吃饭响声太大,被我姑姑狠狠的敲了一下,就再也不敢了。话不高声,笑莫露齿,说什么‘人看幼小,马看蹄爪’,从小就要养成好习惯。教子孙们,早睡早起,多看书,养成学习的习惯,莫道世上有直人,山中哪里有直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在有远亲;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小时候就经常听到这些老古董的话语。现在想想,有些还是有用的。

  我记心不好,虽然祖辈们糟粕的东西不少,但老班子身上的确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与传承。我爸年轻的时候喜欢交朋结友,天南地北的人都想认识。年少不知愁滋味,老来方悔少年狂。那时有青年下放到农村的事,有一次,我家来了一个外地人,想与我爸结为异姓兄弟,爷爷告诫爸爸,此人是吃四方饭的人,心志颇大,将来会有斩杀之权,不可深交也!我爸不信,断断续续与人家交往了近三十来年,直到2007年6月份,当这位朋友再次来到我家时,才知道人家是某军区的高级首长!

  有关他老人家的事我记忆中的事情太少太少了,而还有很多需要我去体会的东西!在这一节,我把爷爷的一句告诫送给有心的同学,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爷爷告诉我们:顾得钱米的朋友,才是真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在钱财与米食上能济人所困,才算是真心朋友!不知大家同意这种观点否,反正我是深有体会!很多朋友与亲戚之间,一提到钱,牵涉到利益,关系就淡化了。

  日期:2009-8-27 20:43:00
  爷爷在世的时候,村里有三个关系较好的邻居老头,直到今天,他们的后代还与我家交相往来。一位老爷子是住我家东头的温满嗲(温家排房最小的兄弟),一位是住西边的邓嗲,再一位就是东南面相隔十来户人家的祝三老倌。三位老爷子与我爷爷一样,种田出身,老实巴交,很少出门。平日里他们几个凑到一块儿,抽抽烟,聊聊古,邻里和睦相好,从未生过什么大的际缝与磨擦,偶尔为了一个论点争得耳红面赤,被老太太们各自拉着自己的老头子回家了事,再次相见,关系又如从前。我总羡慕他们那代人的关系为何处理如此之好,现在我住在这大城市里,关于邻居的任何信息我是一点不知道,也许乡下有走家窜门的习惯,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喧嚣的都市人似乎少了一种应有的那种亲近。扯远啦,呵呵

  有一次也是在饭桌上,奶奶聊起这三位老爷子的身体,触动了爷爷的话弦,就慢慢说开了,饭毕饮茶之余,爷爷说出一句‘暴冷门’的话来:温满嗲、邓嗲、祝三老倌这杂老家伙将来都会客死他乡。经过前面许多次的事情,家里人知道爷爷说这话肯定有依据,便不敢轻易反驳爷爷的论调,就只问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三位老子现在身体都还不错,也不是七老八十岁,在我们那说一个人身体好,有‘三得’:吃得,睡得,做得,他们三人吃也吃得,睡也睡得,做也做得,又怎么会死在外面呢?呆在这个洞庭湖里,好几十年都不曾远行的人,一直围绕这附近方圆几十里行走,没道理把一把老骨头仍在外乡呀?再说,真要那样,也可以说是晚年行厄运,是每个叶落归根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事。

  都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不是完全没有说道,当然这事只在我们家里说说,关系再好,绝不可能与外人言。但接下来的事,就发生得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73年秋天,温满嗲到坐船到岳阳去贩卖黄豆,想做点小本生意,不料在回来的时候,坐的是晚班船,轮船从袁家湾出发不到十五公里路,船底遇上暗石,冲击之下,许多人掉下河去,据回来的生还的人说,那一次晚上碰到江里刮大风、下着磅薄大雨,船又不幸撞在暗石这上,当时黑灯瞎火,只听得下面的人哭爹喊娘,这种危难之际,也就娘只顾娘,爹只顾爹了,一共淹死了十多个人,温满嗲就是其中一个,过了几天抬回来时,肚子鼓得像个球,子女们哭得死去活来,最后隆重安葬在‘溺子山’中,‘溺子山’并不是什么山,而是咱们那因落水而亡共同安葬死人的地方。

  要说以前彭翠兰走的是‘吃挂面’上吊的路,‘温满嗲’走的就是一条落水异乡的命。人的死法有各式各样,这不是由死者能决定的,也是不可预料的,尽管我们都不想其他两位老邻居死在外乡,就算是魂断他乡,也未必是孤魂野鬼,但毕竟不是什么好事。我们不知道这种结局下一个会是哪个老头子。1979年,我们那儿还没有通电,用的还是煤油马灯,祝三老倌在军垦(地名,与我们那相隔百来里路)买了一头牛,约好卖主择日前去商榷交易,万没想到那畜牲的性子异常暴烈,祝三老倌牵着牛绳走在牛的旁边,那牛脖子一低,用角挑起祝三老倌,猛力向空中一摔,掉下地时,当场死亡,肚子都被牛角挑破了……买牛的钱给了人家,自己却被牛弄死了,到最后是人财两空,也是命丧异乡。

  那为什么爷爷会看出他们会死在他乡呢?现在已死了两个,听奶奶后来说,是他的眉毛中心有三根很长的白色眉毛伸出来,是一种客死他乡的面相。
  我爷爷是80年去世的,能见到自己两个老伙计离他先去,却不能见到住我有西边的邓嗲的老运了,这邓嗲身体非常好,现在都90岁了,还是吃得睡得,只是前几年春头上打油菜籽时,踩在油菜籽上不小心滑倒摔了一跤,就中风了,如今坐在自家的屋檐下面看着从门前走过的来往人群,几乎没有理由会死在外面,要死也是死在自己家中,我倒不是希望凡事二不过三,想这邓嗲也如前面二位老爷子一样客死他乡,以应验爷爷当年的预测,更不能以‘拭目以待’的字眼去看待邓嗲的归路,只不过邓嗲以后到底如何个死法,想必也就这几年的事了,我是能够看到这个结果的。

  日期:2009-8-28 14:07:00
  爷爷去世后的头三年,我们每餐吃饭之前,都会为他老人家准备一个上方位子,摆上碗筷,打开门,到后面菜园里的坟地旁边叫爷爷回来‘吃饭’,我不知道其他人家在祖辈过世之后是不是也这样做过,但我们就这样坚持了三年,风雨不误。这样做也是不愿爷爷就那样离去,在他离后之际再尽点孝心。那时我妹还小,她好几次看到爷爷回来了,还在叫爷爷,告诉我们爷爷到了哪儿,不光是吃饭的时候回来,有时在晚上,爸妈也听到菜园门的响声,然后听到厨房有人倒茶的声音,都知道又是爷爷回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