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24节

作者: 中国倒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6-09 09:08:09

  第十七章 见好就收
  我和老婆一大早离开宿舍,直奔地铁站。要说地铁真是神通广大,它的触角伸向城市的各个角落。无论在圣彼得堡还是莫斯科,出行都离不开地铁,没有地铁根本玩不转。我后来曾在莫斯科大市场干过几个月,那段时间从来没坐过地面车,每天就是在地下穿梭往来,至于地面是什么样子,没啥概念。这里有必要先提前交待两句,后来为了倒货方便,我搬离学校宿舍到外面租房子住,租的第一个房子离地铁站较远,让我和家人吃尽了苦头,彼得堡的有轨、无轨都没个准点,大冬天在外面一等就是很长时间,车一到大家也是蜂拥而上,挤的水泄不通。站了一天的市场,又累又饿,就是想早点回家休息,真是受够了挤车。后来,我又换了几次房,再选房时我只选靠近地铁站的地方,哪怕是地铁线最远端的终点站。

  有地铁的感觉就是好,虽说投资大了些,但那可是百年大计,一劳永逸,利国利民的大事,值!中国现在好多城市都在紧锣密鼓地修地铁,我举双手造成,希望大城市的百姓都能坐上地铁。烟台作为山东的第三大城市,也该修地铁啦,要不真的落后了。
  任何一个新鲜事物的诞生总会有点曲折。去年十月,当沈阳地铁一号线刚开通那会儿,有一家知名门户网站就对沈阳地铁,尤其是在建的地铁提出了质疑,网站在显著位置开辟专栏,讨论“中国是否需要这么多地铁”,配图是运营中的一列沈阳地铁列车,里面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什么乘客。然而时隔不到半年,当我春节回沈阳探亲,有幸坐沈阳地铁时,已是人满为患,其拥挤程度大有赶超北京地铁之势。是啊,地铁是文明的象征,是社会的进步,是物质条件的改善,试问哪个老百姓会敬而远之,拒之于千里之外呢?只要票价合适,普通百姓能消费的起,谁又能抵挡住地铁的魅力呢?冬暖夏凉,正点到发,干净整洁,服务周到,想说不爱地铁都难。所以,无需担心有没有人坐地铁,至于开辟专栏去讨论,就有点杞人忧天,浪费资源了。朋友们,有钱的话赶快投资地铁旁边的房产吧,只赚不赔。

  可能是受了小沈阳的传染吧,我说跑偏了,哈?就此打住,再回到彼得堡。从宿舍走到“滨海”地铁站,用了不到五分钟。坐两站地铁就到了圈楼,从圈楼出来向右拐便是花园街。花园街是条很有名的街,与涅瓦大街垂直相交,在花园街的南头是著名的“夏花园”,圣彼得堡最有名的古迹和名胜之一,现在这里就是个大公园,里面散落着各式各样的雕像。再往南就是开业不久的“上海饭店”,据说是为纪念上海和彼得堡成为姐妹城市,由中方投资兴建的。从圈楼出来,沿花园街向北步行十分钟就到了米勒市场。米勒市场的名字源于旁边的黄线地铁站“和平广场”,米勒就是“和平”的意思。我和老婆按照约定时间准时到了市场大门口,胡越已等在那里。他拿了一个不大的包,看上去里面没有太多货。在大门口,我仔细地打量了一下花园街沿街的这片房子,楼房不高,只有二层,外表有些破旧,年代古老,差不多是十八或十九世纪建的,有哥特式的,也有巴洛克式的,外表是奶黄色,但古朴中透射出一种古典的美。在这片长长的楼房中间开了一个大门洞,洞口上部刚好顶到二层楼的楼板。从大门口往里直走,是条笔直的街道,我们管它叫中国街,因为早上练摊的多是中国人。中国街的左侧是一排低矮的老房子,有一层的,也有二层的,下面都是商铺,门口开向中国街。在中国街的右侧有四排同样古老的楼房,前后平行而建。从前向后分别是二十二号楼,二十四号楼,二十六号楼和二十八号楼。楼与楼之间有二十多米宽的空地。在二十四号楼与二十六号楼之间的空地上搭建了六排帐篷,每两排帐篷相对而设,中间是条不太宽的过道。一共有三条过道路,或者说是三条购物小街更合适。每排有十五个帐篷,每个帐篷大约有三米长,一米五宽,一分为二,划出两个摊位。这样,一趟帐篷就有三十个摊位。而在其它地段,均是活动帐篷,业主早晨上行(hang)时,也就是市场营业后,把随身带的帐篷支起来,而到下行(hang)时,再把帐篷收起来带走。六排固定帐篷大都是红色的,而活动帐篷则是蓝色的。第一排帐篷几乎是清一色的越南人,因此中国人把这条街称为越南街。在越南人的对面,也就是第二排帐篷,摊主多是黑毛,外高加索人和一些阿富汗人,没有中国人。

  早上门口没人收票,我和老婆跟着胡越往里走。走了约摸五十米,胡越就停下了。在这条中国街上,虽说天还早,但已聚集了不少中国人。胡越在街的左侧找块没人的地方,从包里取出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这就是他的地摊。我和老婆没带铺地的东西,只好站在胡越的旁边,靠双手举着卖货。
  天开始渐渐放亮,人也愈来愈多。不一会儿,我的对面、左右两边全站满了人。我从黑色的旅行包里拿出一双旅游鞋给老婆,我自己举着一套运动服。旅行包放在我身后。胡越则是带了一些游戏卡。这些游戏卡可以装在一个小游戏机上,与电视相连,有点像现在的手柄游戏机,是最初级的游戏产品,现在早就淘汰了。他的卡挺有市场,一大群人围着游戏卡,边看边挑,很热闹。我和老婆则显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我俩都有点沉不住气了。

  “星来,咱的东西咋没人要呢?我上的货不对路?”老婆在一旁焦急地问着。
  “别着急,等等到看,哪会那么快啊。”我安慰着她。
  和莫斯科相比,彼得堡的市场要小的多,充其量算最是个二级或三级批发市场吧,来上货的多是彼得堡本地人,其它人则来自彼得堡周围的小城市,比如普希金城,诺夫哥罗德,芬兰湾俄罗斯军港等,偶尔也会遇到几个穆尔曼斯克的人。
  过了一会儿,有几个俄罗斯老太太上来问价,不知是价高,还是人家没相中我们的货,没有表现出购买的兴趣。我和老婆都很失望。更让我失望的是,这儿还没开张呢,市场管理员就来收钱了。我身无分文,赶紧向胡越求救,让他帮我把管理费垫上。又过了一会儿,生意依然没有起色,我有点灰心了。钱也不是那么好赚啊!我心理开始打退堂鼓。
  “星来,小心身后!”突然,胡越向我大喊起来。
  我转身一看,奶奶的,一个中年黑毛,正在拽我的旅行包,如果不是胡越发现的早,可能包早就被偷了。我急了,冲上去对着黑毛,就是一拳,他向后闪了闪,打个趔趄,显些摔在地上。黑毛自知礼亏,没有反抗,只是不满的看了我一眼,然后悻悻地走了。以后,我卖货的时候,每次都有意将包放到身前而不是身后,这样是为了安全。
  躲过了一劫,我时来运转。不一会儿,来了两个俄国人,一老一少,看样子是父子二人。父亲看了看运动服,又摸了摸旅游鞋,之后给儿子递了个眼色,示意他好好看。儿子把运动服的拉链拉开,里里外外看个仔细。我老婆带的这些运动服都是些低档不值钱的东西,在国内一套就是四五十吧,做工,面料,颜色,款式都还可以,但就是拉链不过关,经常卡在某个地方,上拉不是,下拉也不是。要不然就是拉上去了,下面马上就开了。那时候卖运动服,一天到晚为拉链担心,不知啥时人家就把货给退回来了。儿子认真地检查着拉链,他一共试了三套。然后,又看起了旅游鞋。那时的旅游鞋都是一次性压模出来的,面料不结实,用不了多久,不是开胶,就是出现鳞状裂纹,但新鞋是看不出什么毛病的。儿子看完了,开始和我讨价还价。俄国人非常有君子风度,讲价时细声细语,面带微笑,不像中国人吵的面红耳赤,就如同打架一样。我还了价,只要不触及我的底线,我当然愿意成交。人就是这样,不知啥时,你的好运就来了,所以,要学会等待和坚持,命运钟情于我们每个人,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三套运动服,三双旅游鞋,赚的确钱差不多相当于我两个月的出国补助费,要知道,我每个月的补助费也有一百三十美元呢,在当时的俄罗斯也是个不小的数目。

  就在我收钱的时候,人群开始骚动。人们纷纷开始收拾货物,离开市场。我不禁害怕起来,难道发生在阿夫达瓦的那一幕又要重演吗?我望着眼前一老一小的俄国人,不自觉地警惕起来。不过,这一次是我错怪了爷俩。原来,早市只开到八点,之后所有人必须撤出市场。由于很多人生意正旺,忙于成交,并没有听从管理员的吩咐,仍站在原地卖货。要说俄国市场的管理员真是野蛮,这些彪形大汉,个个耀武扬威,在市场上横行霸道起来。见人就打,见包就扔,见货就踢。胡越收摊慢了点,那些没来及装袋的游戏卡被大汉们踢的满地乱飞。我和老婆见状,赶紧转身就跑,惹不起还躲不起啊,三十六计走为上。那一刻,中国街上一片混乱,聪明的跑的无影无踪,赚钱心切的可能赚不到钱,还得赔进去一笔。这就是俄罗斯,没有什么章法,没有什么合理与不合理,一切全靠自己,你要培养自己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