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古代的奇异方术-正史有载》
第20节

作者: 天问21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大老见乩仙指示「降」「下」,便跪在坛前说:一向以来,各位医家只主张用补,亦有主张发散,从来没人用「降气攻下」之剂,媳妇久病体弱,恐怕受不了猛药,是故还请乩仙斟酌。
  彭玉麟当时听见,心想,他亦说得有道理,那倒不如将计就计,就开出连太子都吃不坏的方剂出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好了,於是便运动乩笔,成一诗曰──
  「无端恶疾到心头,老米陈茶病即瘳。持赠与君唯二味,会看病起下高楼。」
  那老大见到乩诗,疑信参半,当下循例谢过乩仙,也便去了。

  彭玉麟应付过那大老之後,心中一直不安,幸而过得两三天,未听见有坏消息,心想,事情应该算是应付过了。
  谁知再过十日八日,那大老忽然遣人送两张帖子来,是「洁樽候教」,还备下了轿,帖到人去。彭玉麟跟萧满两个,心中怀著鬼胎,只好上轿。轿直到轿厅,家人掀开轿帘,请老爷下轿,彭玉麟一望那家人,十分恭敬,当下也便安心了。
  日期:2010-6-21 23:58:00
  进到客厅,只见那大老早已降阶相迎,还未坐定,那大老已抱拳相谢,说道:「犹女缠绵病榻三年,不图得仙家指示,吃老米陈茶,居然十日不到就好,因此特备水酒恭请,且邀四五位乡绅作陪,谢谢两位先生的神术。」
  彭玉麟这时真觉得侥幸,也不明白老米陈茶为甚么竟然可癒宿疾。只是就此一宴之後,两个人扶乩的名声便十分响亮。他们两个穷秀才,一边读书,一边以此为副业,真不无小补。

  忽一日,彭玉麟正在书院读书,却见县中的衙差持著知县大老爷的名帖急请。那时衡阳县的知县名金日声,官声相当好,且又爱士,许多穷秀才都能得这父母官一请为荣,所以见到名帖,自然高兴。可是动问之下,却知道原来是金大老爷请扶乩,因为他的三岁孙儿误服鸦片。然而三岁小孩何以竟会误服呢?
  原来合当有事,金知县的孙儿患病,自然延医诊脉处方。家人依方煎药,至药煎好拿进上房来时,那小孙子却刚好熟睡,金知县的太太老人惜嫩孙,便对媳妇说:「且让他再睡一会罢,不要吵醒他喝药了。」
  金老太太便命女仆把药拿回厨房,放在饭甑上。意思是保持药暖,好待孩子一醒来便喂他喝。当时大户人家,饭甑的灶长期生火,目的就是要起茶水来方便。
  及至孩子醒来,便命人取药了。药到给孩子饮,那孩子只一呷即便大哭,不肯饮药,金老太太只道不肯饮药是小孩常情,因便跟媳妇二人夹手夹脚,强灌那孩子喝了。喝到一半,只见碗底黑黑浓浓地半碗膏,金老太太便埋怨媳妇,倒药时也不把药渣沥清。媳妇却辩道,药是自己亲手沥的,药渣还在竹筛里。金老太太叫人把竹筛拿来看,果然半筛药渣,当下也心中觉得奇怪。

  那婆媳两人正在惊疑,床上的孩子忽地脸色骤变,缩手缩脚,昏厥过去。婆媳两人大惊,连忙喊请医生,这时连金知县也慌了,命差人即刻带原来那医生来,另外再请两三位名医。不一会,原来那医生已到,诊诊孩子的脉,再看看药碗,便跌足道:「这是鸦片烟膏啊,那里是药,这么一碗鸦片,没得救了。」
  金知县闻说孙儿服的是鸦片,也大惊失色,一边急忙请几位医生设法,一边著人去厨房查,为甚么药汤会变成鸦片烟。
  医生还未忙完,鸦片烟的事已经查清了。原来金知县的厨夫有烟瘾,却贪便宜,只买生鸦片回来自己炖,盖生鸦片不能吸食,必须煮熟,讲究的人用铜锅来煮,贫穷的人便拿瓦碗来炖,这已经是惯例。
  看官,这其间又有甚么分别呢?原来用铜锅来煮,可以煮出许多烟渣,这些烟渣必须弃掉,煮成的鸦片烟膏就纯了。如果拿来炖的话,烟渣却炖不出,而且烟还有水气,抽起来便不香醇,讲究的人自然不取。
  也是合该有事,金老太太命人在饭甑上炖药时,那厨夫却正炖鸦片烟,两个碗又同一花色,并排在饭甑之上,後来女仆去取药时,也是一时大意,随手拿起一个碗就走,却不知道便错拿了那碗鸦片烟,就这样给拿来喂孩子喝掉了。

  只是事情虽然查出来了,却也於事无补,当时几个医家诊脉商议,一致推搪不肯下药,金知县急到不得了,却忽然想起,彭玉麟跟萧满扶乩诊病有神效,当下便立即叫家人拿著自己的名帖,急急去请他们二人。
  那些医家见事不关己,一个个便也告辞溜走了。
  且说,彭玉麟当时听见知县的家人道出始末,便不愿意去了,因为三岁孩提喝下半碗鸦片,此事非同小可,怎样处方,实在没有把握。因便推搪道:「乩要靠萧老爷焚符请神,萧老爷不在,我一个人实在没有办法。」
  然却凑巧,彭玉麟正在推,那萧满却已蹩著脚回到书院来了,彭玉麟只好怪萧满,若迟到一两个时辰才回来,说不定孩子捱不住,自己就脱了关系。
  日期:2010-6-22
  当下,两个人去到县衙,只见金大老爷早已官服伺候,堂前且已设香案,连乩盘乩笔都准备得齐整。看见这样的情形,自然再没得推辞,只好硬著头皮上。

  那时自然是萧满焚符,彭玉麟扶乩,他扶著乩笔,盘旋良久不敢写字,金知县已跪在香案之前虔诚祈祷。也真是鬼使神差,此时彭玉麟脑海之中,却浮现出一个药名出来,因不顾三七二十一便信笔写道:「毘麻子一两」。
  金知县叫人立刻去药店买药,又留二人在县衙,茶点伺候,提防变卦。他们两个一边吃点心,一边心中惶恐,然而不一会,後堂就有家人来报,说小公子灌药之後大吐,已经醒过来了。金知县闻报大喜,竟对两人一揖到地,称谢不已。
  那时,连彭玉麟自己也觉得事情奇妙,当下自然心中暗喜。
  经过两次扶乩治病有效之後,彭玉麟的乩坛自然声名大噪。後来他以军功起家,一路扶摇直上,官拜封强大吏,他家乡却还传著他扶乩的故事。甚至後来他告老归田,族人还居然有人跪著央他扶乩治病,他当然不肯再干,然而亦不讳往事,自道这两次扶乩实在是误打误撞,也不知是真的乩仙有灵,还是病人命不该绝。因此事情的本末也就流传下来。

  如果事情发生在今日,彭玉麟一定自称有「异能」,明明白白有两件夸得口响的事情做证,还不真确耶。再上上电台电视,搅得几搅,包保就连他自己都会相信自己真有「异能」,不过「异能」不常有,要甚么甚么情况下才出现。通常是乞灵於酒,酩酩酊酊,「异能」也就来了。
  平心而论,像彭玉麟的扶乩,说是「异能」亦未尝不可,因为虽非真的有乩仙降笔,但毕竟彭玉麟是发挥了自己的潜意识,人的潜意识有很奇妙的作用,至今科学尚未能解释,所以将人在逼迫时的潜意识作用,称之为「异能」亦未尝不可。许多喜欢炫耀「异能」的人,或灵或不灵,照王亭之的看法,跟其是否心情逼迫很有关系,你愈不逼他,他就没法子了。扶乩是否可信,恐伯亦跟乩手的精神状态有绝大关系,至於说实有乩仙,那就非王亭之所知矣。

  日期:2010-6-22 0:02:00
  宋代的山阳女巫
  在宋人笔记《宋朝事实类苑》中,记有一个山阳女巫的故事,便很可以说明,凡扶乩之类实在是出於心灵感应。
  故事说,山阳有一女巫,能知人祸福休咎,而且来问的人不必出声,她见人即答,所答亦必道中其人心中的疑问。以此之故,一时声誉鹊起。
  有大户人家请她来问事,见他时,大户正在下围棋,便数一把棋子,用手隆著,问女巫手中有多少枚棋子,女巫一口便答出来。

  主人又随手拿起一把棋子,依旧用手隆著,这一回女巫便答不出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