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成德摆摆手:“你不用担心,没做过自然没事,身正不怕影子斜。我们只是例行问话。”
宫政和聂成德时常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种方法最适合令被询问人自乱阵脚,露出马脚。
日期:2011-4-28 9:50:00
说话间,鞋已经深深陷入积雪中,被冰冻住。聂成德艰难地拔出脚,扭动身躯,抬起如同老师般和蔼的面孔朝向路的尽头,从嘴里叹出寒烟:“这路通往哪?”
村长接话:“千年历史的寺庙,最有名的就是灵鹫寺,这里可是圣地。据说《天龙八部》里的灵鹫寺,金庸就是这儿来的灵感。”
宫政:“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照你的说法,被害人莫非是来朝圣,死在朝圣的路上!”
聂成德调侃:“我倒是听说《碧血剑》里的石梁派是取自本市的石梁镇。”
1941年,著名作家金庸先生转学至衢州中学,现今衢州一中。1942年,衢州沦陷,19岁的金庸提前从学校毕业。其武侠作品中石梁派、龙游派、温青青、黄药师等,皆取材自衢州。
会计结结巴巴:“那个,那个不对。”
聂成德:“不对?”
会计避开聂成德疑惑的目光,指着路上方的延伸处:“灵鹫寺是在上头,但是,这条路不通向灵鹫寺,是向右去。”
聂成德:“村长!不是通向灵鹫寺?你撒谎。到底通向哪?”
村长故作思忖,支支吾吾:“那边,有个鸟园,通向鸟园。其实,也通向灵鹫寺。鸟园有条路,通向灵鹫寺。”
村长赵富对此躲躲闪闪,似乎故意不提及鸟园,暗藏隐情。
聂成德:“哦,我明白。这条路往右去,尽头是鸟园。从鸟园开始,有条往左的路通向灵鹫寺。”
村长和会计都点点头。
哇——哇——嘎嘎嘎嘎嘎。丛林里角鸡刺耳的叫声惊着他们,不约而同地望向树林深处。
鸟人传说,现场的鸟爪印,鸟园的争吵,如此巧合,绝非偶然,应该有关联。
3
站在深山丛林的空地远眺,村民的房屋错落有致,原野上铺着一色的白雪悦人眼目,纯洁一天一地。如同昆虫般的人在天地间挪动,朴实无华,别有一番情趣。近处环绕着触得到却看不见的寒气,仿佛口含薄荷吐纳。白雪压着林中的树枝,“嘎嘎”作响,怪声叠出。
日期:2011-4-28 9:53:00
三位身高自右向左呈下降趋势的中年男子从山腰向山右侧斜上,路不平坦,有几处举步维艰。
个子最高的那边是宫政,他在埋怨:“这破路也不修修!”
隔着聂成德,行走在左边的村长立马辩解:“警官,你有所不知。那边有一条水泥路直通山顶,平坦好走。可是,有的人是为了爬山的情趣,便留这么一条崎岖的土路,供他们游玩。雪天的路自然难走,春夏秋的晴天就不同,这儿风景可美。”
宫政瞭望山下的景色,没有欣赏之意,不以为然。
他们三人这是要往鸟园去调查,由村长带路。
被害人是在鸟园通往山下的这条路途中遇害,死亡前半个小时,曾经在鸟园与园长发生过争吵。
宫政瞅瞅湿了的裤腿,再次埋怨:“这鬼天气还上山!真他娘没事找事!”
他还在纠结报案人黎肃说的被害人失恋上山游玩的理由。虽然这个借口有点说服力,但是,现在是山里是雪天,寒冷刺骨,如何散心。再虔诚的佛徒,也不会在寒冬来此拜佛。
肥头大脑的村长不由自主地反驳:“警官,我们这儿雪天也别有一番滋味。这丛林白雪,这一片宁静,这些……在你们城里是看不到的。”
村长似乎见缝就自吹自擂村子的旅游。
“这么说,游客很多啰!”
“呵!这个嘛……”村长的声调明显像坐云霄飞车般落下,“不多。”
宫政继续压着声调:“不多?是多少?”
“三……五……个。”
村长举起右手做OK状,声音如蚊蚋。
切!——从唇齿间流泻出鄙视的耻笑。
聂成德瞄了眼宫政耻笑的表情,侧向左边,眼角浮出鱼尾纹,做出倾听状问道:“你报一下,都是些什么人?什么时候来的?”
村长说话总是有意无意在回避问题,怕引火烧身似的:“除了那两名年轻人,另外两位都是熟客,老来这儿游玩,人品都没有问题。”
“描述一下长相?”
“老头儿姓苗,有六十多,满头白发,连浓粗的眉毛都是灰白,短胳膊短腿,身子骨硬朗,拿着根拐杖,好像是退休的教授。年轻的姓郭,四十岁左右,小眼睛细眉毛,厚嘴唇,身材高瘦,略有驼背,好像是某医药公司的经理。”
日期:2011-4-29 9:24:00
一位老者,一位中年男子,两名未知的游客。
聂成德满腹狐疑:“他们常来这儿游玩?六十多岁的人,雪天也来吗?”
村长摸摸圆凸的啤酒肚:“周末都来,当然不是纯粹游玩。老头儿是鸟园园长女儿罗小雨的老师,每周周末来教课。郭经理好像是想要买园长的一个药方,罗园长不肯卖。他很有毅力,这段时间周末都来。”
聂成德:“是什么样的药方?”
村长摇头:“不晓得,肯定很珍贵。”
聂成德皱眉:“园长怎么会有药方?”
“哦。罗园长以前可是大医院的医生。我们村里很多村民现在都找他看病,包括我这颈椎病,是他给治好。不过,一般人,他是不会接诊。”
宫政插话质疑:“大医院的医生会跑到你们这种山沟里?放着好好的城市舒适生活不过,大把大把的钱不挣,上这来受穷。”
村长不以为然:“这我也不晓得。也许,文化人各有所好,他喜欢我们这里的山水。”
鸟园园长罗宾为什么会跑到深山老林里,放着城市的生活不享受,很多当地人也不解,茶余饭后偶尔会谈及。农村人由于经济条件不佳,都仰慕城市里的生活,故而对此感到怪异。事实上,确实如此,山里远没有城市好,除了宁静这点外。但是,罗园长一待就是十八年之久,至今没有离去之意。
报案人黎肃提到被害人洛文认为园长虐待女儿,因而与园长发生争吵。如此想来,原本以为那位园长可能是心理变态的人。可是,村长刚才提到园长的女儿有一位家庭教师,每周周末来授课,这似乎与黎肃所述的虐待不符。如果园长虐待女儿的话,不可能还为其请家庭教师。
聂成德:“他女儿多大了?”
村长:“估摸着,有二十三岁。”
聂成德:“为啥不上大学,请家庭教师?”
村长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神色:“唉!她残疾,又得了癌症,不方便上学,真是可怜……”
一般来说,得了癌症的人是活不长。既然活不长,还需要学习知识作甚!由此看来,被害人所认为的虐待更加不应该成立。以此判断,园长应该对女儿是疼爱有加,故而满足她学习的愿望。
当然,孰是孰非,有待考察。
日期:2011-4-29 9:28:00
村长补充了一句:“不过,她这病死不了,十来年。我们村里有个瘸子,也得了癌症,被园长治疗,还活着呢。”
宫政调侃:“这么说,深山藏高人!”
如果说仙山有仙人的传说倒不为过,这种事实的神话多半要遭到质疑。既然连癌症都能够治疗的人为啥躲在深山里?随便就职哪家医院,很快便会名扬四海,却在此受罪,于情于理都不合。
踩着沙沙的雪地,往前行了一段,不远处一片竹林,隐约可见一幢徽派建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