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第38节

作者: atong243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7-05 07:57:51

  4,3,天降大任于斯人——《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老爸,你当时是真想自杀?还是只是吓唬他们一下?”一向比较崇拜苏丹俊的苏一文听到这里忍不住问。
  “当时确实很绝望 ,觉得生不如死。你想啊,我通过两三年的自学,终于成为了职业日语翻译,还在家乡被宣传为全市青年的学习榜样。可是分配两年之后,居然被剥夺了翻译资格,重新打回了原点,成为一个普通工人。这样一来,不但把我五年的奋斗华为乌有,还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污点,我是以试用不合格的名义被转为工人的,这等于是对我的一种处罚。你说我还怎么见人呢?”
  “也就是说,原本一个积极要求上进的先进青年,一来二去变成了受处分的后进青年了。这个真是太荒唐了!”巴蜀一郎也愤愤不平地说。
  “你们别打岔,继续听老爸说,后来怎样了呢?”苏一武伸手拦住了他俩的插话。

  苏丹俊的这封绝命书发出之后眼见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的回音。苏丹俊并不觉得意外,似乎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于是他决定开始行动。他上街购买了两公升汽油,一公升用来杀人,一公升用来自杀。他的计划很简单:先将一公升汽油浇在自己身上,然后用茶缸将另外一公升汽油泼到厂政工科长的身上,然后抱住他点燃打火机。他觉得在自己的定级中起最坏作业的就是政工科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之所以他的转干问题一直迟迟没有结论,是因为市人事局的意见与化工厂政工科长的意见不一致。市人事局的意见是,试用期延期一年后,让苏丹俊转干。可是政工科长坚持说:除非转干后市人事局承诺将苏丹俊调走,否则不同意转干 。

  就在苏丹俊计划点火的这一天早晨,他意外地在厂区看到了从云城市来的父亲苏敬文。见到父亲,他大吃一惊:“你怎么来了?”父亲笑笑说,“是你们厂派人去云城请我来的,你是不是给中央写信反映你的情况了?”
  “是啊,看来这次上面真的重视了。他们让你来开什么会?怎么没有人通知我?”
  “他们说怕你冲动之下做傻事,让我这个家长来商量解决问题。你别着急,等我开了会再说。”
  苏丹俊想,这样也好,等父亲先和他们谈,结果不满意,自己再去谈。然而,事后证明,苏丹俊这个想法还是太幼稚,太天真。既然政府把他的父亲当成了他的全权代表,他就彻底失去了再次谈判的机会。这个原本可以扭转命运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他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说上一句话。
  到了这天的中午,父亲苏敬文将开会的结果告诉他说,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市信访办负责人、市人事局负责人、市化工局负责人、化工厂书记。经过讨论,会议得出了四项决定:一,同意化工厂关于将苏丹俊转为工人的申请。二,市人事局和工厂都将继续积极想办法安排苏丹俊调动到需要日语翻译的单位或企业。三,在苏丹俊没有调动到其他单位或企业之前,化工厂愿意妥善安排苏丹俊的工作,厂里的任何科室可由苏丹俊自由挑选。四,鉴于苏丹俊目前情绪不稳定,可放假休息一段日子,放假休息期间,工资照发。

  苏丹俊一听“同意转为工人”,心里就是一凉,“你怎么能同意这一点呢?同意了这一点,其他的都是空的!”
  “哎!我不同意又有什么办法呢?你们的书记说了,现在这样的决定已经是非常照顾你了,你这样一个残疾青年,如果不是参加了日语招考,连安排到厂里看大门都不够格,来了坏人你也打不过人家呀。你说我还能怎么说?我看还是算了,能在这样一个国营大厂的科室工作,与原来的在服装厂当普通工人相比,已经是好多了。”
  听到父亲这番话,苏丹俊真是有苦没法说,只得长叹一声,无奈地被父亲拖回了故乡。
  (未完待续)
  2011-7-5
日期:2011-07-06 08:27:38

  4,3,天降大任于斯人(2)——《脚印》:从落榜生到跨国总裁
  假如是一个功成名就的人,有了这样一个无限期的有薪假期,要多开心,有多开心。可是对于一个潦倒的人来说,这样的假期与坐牢无异。他没有脸面出去访亲问友,别人问起,该怎样回答?因此在家枯坐了一星期不到,就自动回厂上班了。
  当然,在这一个星期里,他也不是一无所获。父亲苏敬文用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激励他,“巨大的挫折可以摧毁一个人的意志,但也可以激发一个人斗志,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看到苏丹俊脸色似乎有不以为然的样子,孙敬文又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一段话来解释:“孟子认为,巨大的挫折是对人的一种考验,如果你能经受得住这个考验,你就可以有所作为,假如你无法经受这一考验,那么你不如从此放弃奋斗,过一个平平淡淡的人生,所以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父亲的话让苏丹俊犹如醐醍灌顶,豁然开朗,仿佛一下子觉得,这些挫折和不幸都算不了什么,都变成了冥冥中对自己美好前途的一种暗示和预兆。从此以后,苏丹俊把孟子的这句话当成了座右铭,每当他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也许这在无形中奠定了苏丹俊最终可以成为一名跨国企业总裁的精神基础吧。
  其实不管干什么,从事什么行业,在人生的旅途中总会有波折、有起伏。但只要有了这种永不言败,不怕失败,越挫越坚,越挫越勇的精神,就一定能超越常人无法忍受的障碍,到达成功的彼岸。也只有心中始终怀抱这股锐气,才能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地战胜漫漫奋斗途中的寂寞、艰难、贫穷、冷眼、冷嘲、热讽,还有亲朋好友的不解和埋怨。
  一个人要想靠自我奋斗获得成功,除了要善于把握机会,善于投入地奋斗,还要能经得住失败,耐得住寂寞。假如说怎样把握机会、怎样善于奋斗都属于“术”的层面,那么怎样培养自己做到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就属于“道”的层面。往深里说,就是关于信仰的问题了。
  苏丹俊坚持到了他人生奋斗的这一站,从表面上看,依然是一个失败者,奋斗了几年之后,一切又回到了起点,成为一个职业翻译的欲望成空。但是正是这种失败,锤炼了他,就像孙悟空被关进了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锤炼一样。只要他能经受得住这个锤炼,他就能脱胎换骨,提升到另外一个境界,如果不能,那么他的一切奋斗也就到了重点。假如这样,那么中国少了一个奋勇拼搏、积极进取的人,多了一个安贫乐道、随波逐流的人。他的余生将会在抱怨、仇恨、贫穷、潦倒、孤独、凄惨中度过。

  全中国少了一个放弃努力的苏丹俊,丝毫也不会改变什么,但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都放弃了自我奋斗的信念,放弃了积极进取,都甘于平庸、随波逐流,那么中国还有希望吗?从这一点上来说,苏丹俊此刻究竟选择坚持还是放弃,就不只局限于他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而具有了更深一层的中国青年奋斗示范意义。
  回到江滨化工厂之后,他如愿回到了资料室工作。他之所以选择了这里,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即便是上班时间,也可以有很多时间学习自己想学习的东西。在回厂之前,他暗自发誓:在哪里跌倒,就要在那里爬起来。我在江滨化工厂被剥夺了从事职业翻译的资格,就一定要在这里重新夺回这个资格。
  苏丹俊的决定是再自学一门外语。他相信,一旦熟练掌握了两门外语,一定会有更多的选择从事翻译岗位的机会。在这时候,苏丹俊已经不只是单纯从兴趣的角度选择下一站的奋斗,而是从市场需求的角度,从强化自身现有特长和弥补自身不足的角度去选择。一年之后,当江苏省首次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他立刻报名参加,发誓一定要为自己挣一张文凭。
  (未完待续)
  2011-7-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