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笔记——一个县长的独白》
第54节

作者: 当朝七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7-20 21:06:54

  (接上)
  只此一役,我便迅速赢得了广大中层干部们的基本信任。特别是那三位被提拔者,对我更是感激涕零,轮着班地强烈要求请我吃饭。
  “吃饭?就免了,只要你们时刻记着这个人情就行了,在我最需要的时候还给我就好。”我坚持推掉了他们的盛情约请。
  新官上任三把火,借得市委组织部的东风,我这第一把火似有燎原之势,燃起了中层干部们进取的热望,点燃了他们的奋斗激情,让他们看到了升迁的曙光。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一个精彩的开门红,打开了我事业发展的第一道大门。
  “要么像炮弹一样轰进去,要么像瘟疫一样钻进去。”我不禁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那位一心向往上层社会的主人公拉斯蒂涅的精典独白。
  三个幸运儿的春风得意,让人眼热心跳,几乎每个人都在祈盼自己也能够鸿运当头。
  接下来,还有一件让中层干部们心动不已的好事,就是提拔了三个人之后,腾出了三个处级后备干部的空缺。这可是日后官场进身的必由之路!对于经年苦苦奋斗在一线的中层干部来说,绝对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和必争之缺。
  就像刚刚观赏完一段刺激而诱惑的大片,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表面上看,一如既往静如止水,而实际上,貌似平静的水面之下,早已暗流涌动。中层干部们盯住这个必争之缺,正在动用各种关系,使出浑身解数,下最大的功夫,花最大的血本,暗地频繁活动,以求金榜题名、位列后备。
  机关的中层干部们近水楼台,每天有事没事都要到我办公室坐坐,或谈工作,或聊新闻,明明意在后备干部之事,却又故意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每一个微笑的后面都有一个以上的企图。”我暗笑这些人的虚伪。
  当然,中层干部们的主攻目标是高书记。从省委、市委、县委再到基层丨党丨委,党管干部,实际上就是书记一把手管干部。
  按照相关的组织原则,确定为处级后备干部,一般都是两个程序:一个是基层丨党丨委集体讨论确定人选;一个是市委组织部审核备案。
  丨党丨委会讨论是一个必须的程序,虽然只是一个形式,但如果有人在会上坚决反对,再坚挺的人选恐怕也难以顺利过会,除非书记力排众议,坚持力挺。力排众议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政治手腕,一把手们都是弄权的高手,自身安全第一,顾虑到可能给别人卖官鬻爵的猜忌,除了金钱迫使,轻易不会祭出此杀手锏。
  (待续)
日期:2011-07-21 21:36:06

  (接上)
  几个整天围着高书记转,看似嫡系亲信的干部,开始向我抛媚眼了,主动向我靠拢。我亦不愠不火,顺水推舟,不置可否。可能是高书记暗示过,尽量在会前做好工作,晋级才能胜券稳操。
  在这个问题上,我涉水尚浅,还没有个人的恩怨与利益可言。我只有一条准则:那就是要尽量选拔年轻、有学历的基层干部,以提升后备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水平。
  为了保证推荐的公正性,我向高书记建议采用海选的方式,由全体中层干部推举出后备干部的上会人选。这个建议有可能触及高书记的既得利益,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但从金平的未来前途考虑,我必须坚持一回公正。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高书记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表现得出奇的开明,思虑再三之后折中了一下:由丨党丨委按照二比一的比例提名六人,中层干部大会投票确定排名顺序,前四名上丨党丨委会议。对于一个天高皇帝远的闭塞企业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
  丨党丨委提名实际是我们两个人的碰头会,而名单都是高书记早已拟定写好了的,只是和我通报一下而已。我略微坚持了一下,高书记客气地将名单做了小小的调整,机关干部由四人减至三人;基层干部由二人增至三人,不偏不倚,半斤八两;同时拿下去一个老同志,提上来一个年轻的大学生。这份敲定后的名单虽然没有尽如我意,但也算尊重我的意见了,也就无话可说了。
  中层干部大会的推荐结果正如我期望的,三位基层干部全部入选。基层干部千辛万苦,还是有群众基础的,那些为图轻闲削尖脑袋进机关的干部们,将会失去更多的提拔机会,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这是一个事关组织选人用人工作导向的大问题,将改变人们对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价值取向。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坚持原则,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是我的价值取向。
  我顺势建议,在基层单位推行“一长两备”制,高书记微笑着婉言谢绝了我的建议。
  不管高书记出于何种考虑,能忍受我建议的这个用人机制的创新,实属难能可贵,已经足以载入金平集团发展的史册了。
  (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