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41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7-24 17:48:44
第三十章 姚氏兄妹
1995年,是我进入米勒市场的第二年,这一年,除了生意不错,也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比如雷氏三兄弟,大张刚小张刚等。大张刚的布鞋曾一度火的不行,整个彼得堡的女人都在穿他的布鞋。这其中,为他代卖的有一对姚氏兄妹,借助张刚的鞋子狠狠地赚了一把。
哥哥姚大明,二十五岁,妹妹姚翠霞,二十二岁。大明,身高一米八五,英俊潇洒,由于是赫哲族与汉族的混血,长得颇有些欧洲美男的味道。而妹妹翠霞,瓜籽脸,尖下颏,大鼻梁,高颧骨,很像俄罗斯美女。兄妹俩从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边长大,和父辈们下河撒网打鱼,和渔民们同吃同住,学得一身打鱼好本事。他们像普普通通的赫哲族人一样,性格热烈,奔放,直爽,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对亲朋好友真诚相待。他们就像一团火,走到哪儿就把温暖带到哪儿,即使在彼得堡最严寒的日子里,他们依然给人们带去温暖。
那一年夏天,我和姚氏兄妹卖着同样的货,两家摊位相距不过百米远,我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勿庸置疑的。以往中国人竞争,多是互相拆台,相互杀价,各顾各的,而我可不想做赔本的生意。我不知身在越南街西头的姚大明是怎么想的,我决定找他谈谈。一天早上,人并不算多,我叫老婆看着摊位,自己向西头走去。走出越南街,只见西头最末端有个显眼的帐篷,人围的水泄不通,卖货的正是姚大明兄妹。当顾客逐渐散去的时候,我叫住了姚大明。见我来了,大明满脸微笑,十分客气。
“来了,张哥。今天这么闲啊?找我吗?”
“是啊,来找你。生意不错啊。”我搭讪着。
“啥事啊,张哥。直说无妨。”大明诚心诚意地说着。
“你现在的布鞋卖什么价?”我问。
“批发一个半(美元),零售两个(美元)”大明回答。
“好,就这么定了。全市场就咱俩家,咱俩千万要价格一致,否则对你我都不利”我说道。
“张哥,我是啥人,您还不知道?我决不是小心眼,沾小便宜,赚蝇头小利之人,您就放心吧”
“好,一言为[定。我们各卖各的,至于谁卖的好,全凭自己的本事了,绝不搞歪门邪道”
“是啊,张哥,你卖的好我就祝福你,我卖的好,你也要为我高兴才对啊。我们是同胞,谁赚不是赚啊”大明补充道。
看着大明一脸的真诚,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
坦率地说,那年夏天,我卖的鞋子不如大明他们多,这可能与摊位的位置有关。但我依然很高兴,因为我们彼此相互信任,没有搞价格战,更没有恶性竞争。虽然我少卖了些,但心里却格外高兴,大明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这是我发自肺腑的心声。正是因为我们有了相互的信任,才让我们最终成了莫逆之交。
半年后,大明和妹妹翠霞离开了彼得堡,去了赤塔。大明在彼得堡结识了刚刚从圣彼堡大学毕业的娜佳,而娜佳的老家就在赤塔。到了赤塔,大明与娜佳很快举办了婚礼,从此大明成了俄罗斯移民。不过,大明只是拿了俄罗斯绿卡,他并没有放弃中国国籍,在他心目中,中国这两个字的地位无法取代,而移居俄罗斯不过是出于生意上的考虑。
结了婚,也移了民,姚大明决定好好的干一番事业。赤塔的牛皮十分充足,而且质地良好。姚大明看准了这一点,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专门向国内江浙地区的制衣和制鞋厂出口牛皮。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赚到了五百万元,姚大明的生意蒸蒸日上。
就在姚大明专注做牛皮生意的时候,国内一家物资公司给他提供了一条供货信息,寻求俄罗斯的废金属材料。大明通过妻子娜佳了解到,赤塔有很多的废铜废铝,于是他决定成立一家废金属收购公司,专门为国内公司代理收购废金属。在1996年,姚大明的出手比别的中国人快了一大截,所以,废品公司一成立,生意就出奇的火爆。那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很多国营企业停产关门,而里面的设备却很好的保留了下来。很多俄国人趁机将旧设备从工厂偷了出来,拆分后当作废金属卖到大明的公司。这本来属非法,但当时俄罗斯一片混乱,谁又管得了这些呢?
大明的旧金属收购生意越做越好,从赤塔做到了附近的安加尔斯克,乌兰乌德阳,甚至远到西边的大城市伊尔库茨克。成火车皮的废铜废铝源源不断地运往满洲里,再从满洲里运往祖国各地。不到一年,姚大明的资产就到了三千万人民币。
姚大明高中学历,没有上过大学。在俄罗斯历经摸爬滚打,再加上妻子的调教,几年下来,他的俄国话已讲的滚瓜烂熟,十分流利了。不过,他只会说,并不会写。妹妹翠霞则一边在帮哥哥做生意,一边读起了国立赤塔大学。她选择国际贸易作为自己的专业,设想着大学毕业后好好干一番。
大明的妻子娜佳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平时为丈夫打理公司,一是经营牛皮的贸易公司,再就是废旧金属材料回收公司。由于客户基本是中国人,娜佳决定开始学汉语。她向丈夫学,向小姑子翠霞学,逢人便讲,见人就说,一年下来,她的中国话已经说地很地道了,和中国商人沟通几乎没什么障碍。
娜佳很满意现在的生活,他对大明差不多是言听计从,俯首帖耳。虽然在很多事情上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但只要没太大的原则性问题,她一般都会听从丈夫的安排,在她心目中,大明就是个完美无缺的男人,值得自己珍惜和依赖。娜佳很为自己的选择骄傲,在她看来,中国人,尤其是来俄罗斯经商的中国人特别能勤奋,能吃苦。他们做事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每个人都是不分白天黑夜,拼着命在工作。他们对财富有着一种冲动,一种渴望。不像一些俄罗斯男人,只想过安逸生活,而不想出力。和那些俄罗斯酒鬼相比,中国商人很少酗酒,这在俄罗斯真的是难能可贵啊。
姚大明自从与娜佳结了婚,社会地位明显得到了改善。虽然他依旧是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身份已成了俄国斯公民。再加上有老婆娜佳的协助,每次去丨警丨察局,政府机关,司法部门办事,都变得简单而方便。大明只觉得娶了这个俄罗斯老婆真的太有用了。凭着自己是俄罗斯公民这层关系,再加上生意的兴旺,姚大明很快在赤塔树立起了自己的地位。他黑道白道通吃,与社会上的三教九流都保持着良好关系,用大明自己的话说,多交人好办事。
上个世纪末,俄罗斯社会秩序非常混乱。姚大明公司的职工出差携带现金时,经常被劫被抢,于是姚大明决成立自己的保安公司,他一下子招募了五十名保安,其中大部分都是俄退役军人,保安配备了枪枝弹药和催泪瓦斯等,装备相当精良。姚大明通过关系找到了一名很有作战经验的俄军上校,并开价三千元人民币聘他当保安头目。这样的工资在当时的俄罗斯已经算相当高的待遇了。
1996年的下半年,姚大明看到另外的商机。他发现国内的房地产业正悄然兴起,装修及家具行业快速增长,对木材的需要十分旺盛,而国人的木材资源又相当有限。于是,他想到了俄罗斯,想到了身边这片森林。 此时的姚大明个人资产已经累积到了近五千万元,他决定抓住机会,再扩大投资。这一次,他把目光转向了林业。
他利用自己在赤塔和伊尔库茨克的人脉和影响,一次性投资两千万元,购置采伐设备,建设厂房,修建铁路运输专用线,同时建立了十六个工厂,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一次,他依然做的顺风顺水,到了一九九七年,先期的投入开始产生了回报,随着一批批原木从西伯利亚原始森林运往中国,姚大明的钱袋子一鼓再鼓。这一次,他的资产一下子突破了一个亿。姚大明从此成了当地数一数二的明星企业家。
姚大明成功了,不过,他没有飘飘然。他知道,要让自己在俄罗斯把根扎牢,就必须与当地人融为一体。于是,他首先在就业问题上做出令人惊讶的举动。他大量使用俄罗斯当地雇员,并且开出价格不菲的工资。其次,他把赚来的钱有计划做公益事业,积极推动中俄两国的友好联系和交往,提高中国公司在俄的信誉和地位。他也在当地建学校,修公路,为当地人民造福。他一度被俄罗斯总统驻西伯利亚全权代表视为中俄两国友好往来的典范。
姚大明就像一棵大树,在俄罗斯这片广褒的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