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的上海,应该还没有高架环线,上海什么时候有内环线,小林搞不清楚。这就是美国,轮子上的国家,先进富足的美国!
小林清晰地记得,他那天到上海乌鲁木齐路附近美国领事馆取签证的场景,在他之前的人,拿到签证的,快步小跑地走出美领馆,不少人高高地举着拳头,不断地晃动,年轻文气的脸庞,兴奋的表情,那一刻,他们手中拿到的美国签证彷佛就是通往美好幸福生活的通行证。
美国人很聪明很精明,他们利用他们强大的国力,不断吸引各个国家优秀的人才到美国留学,这些都是精英!有多少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中国把他们培养到大学毕业,然后他们就留学美国,然后绿卡,然后入籍,即使保留了一颗中国心,他们希望中国强大,但是他们永远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美国效力。
最近美国次贷危机,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开始杀回头回国找工作,F大学管院今年只有两个招教师的名额,听说有400多美国哈佛、MIT等名校的博士投材料应聘,200:1,这些人,可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在出国时就没想着要回国工作,现在不得不杀回头,不知道他们做何感想?
在发达国家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之前,普通老百姓心中的对于祖国以及中华文化的热爱和留恋,变得非常苍白!
Verna在一个超市停了车,小林进去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花了80多美元,verna说,买这么多啊!
Verna将小林送到公司安排的公寓,小林一个人住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两个卫生间,厨房就10几个平方,厅里和房间里面铺着厚厚的地毯。
晚上,小林洗完澡,赤脚走在厚实松软的地毯上,惬意无比,国内国外条件差别太大了。
在美国的第一夜,小林彻夜无眠,一方面兴奋,另外,也因为时差。
日期:2008-2-20 1:08:04
23:美国行(4)
写到这里,小林的速度陡然慢了下来,为啥?小林突然觉得他有点像早期的张朝阳(sohu的老板)。
想当初,互联网刚刚在全球范围内热起来的时候,张朝阳回到国内创办了搜狐网站,名声大噪。于是张朝阳经常在国内讲演,既然有美国镀金史,张朝阳自然不会忘了谈谈他在美国的经历,因此,经常
以“兄弟我在美国的时候”开始他的演讲。刚刚开始的时候,台下的听众被张CEO忽悠得五体投地,慢慢时间长了,大家也开始有点摸到张CEO的路子了。终于有一天,张朝阳到某高校做报告,主持人介绍完毕,张朝阳清清嗓子,准备发话,台下的大学生一看张CEO的口形,立即异口同声地叫道“兄弟我在美国的时候” ,张CEO大惊而且羞愧无比,感觉确实需要创新,搞企业要创新,做报告也需要创新啊。
小林觉得,回忆到自己第一次赴美,小林也开始罗嗦了,也开始描述细节了。
不管怎么说,小林那时还是个大孩子,只有23岁,一个人跑到美国,确实激动兴奋,有点难忘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林到美国,按照M公司的说法,是OJT,就是on job training,实际上就是一边干活一边培训,或者是干中学的意思。
尽管在美国的第一个夜晚1分钟都没睡着,但是小林早晨起来,到公寓的餐厅吃了一顿美国式的早餐后,搭乘公寓的班车到公司上班。
M公司是比较尊重员工的,前面已经提到,M公司的一个管理哲学就是respect everyone,尽管小林在上海M公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最底层的职员,但是到了美国公司,部门主管还是领着小林一个一个向相关的人员介绍,从普通员工到group leader到manager到director,甚至到负责亚太区业务的副总裁。小林受宠若惊啊,操着还不熟练的英文不断地微笑寒暄。
初到美国M公司,小林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国公司的停车场面积,停车场往往比公司的占地面积要大得多,可以说,美国的公司只是占据了整个办公区面积的一小部分。
中国现在私家车正在迅猛发展,但是中国人多地少,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更是如此,停车就成了有车的白领一族很头痛的问题。小林在进高校的最后一家公司,有一个同事买车后早早起床开车到公司,一开头大家还不明白,以为该同事确实敬业,而且上班早来晚走,后来才逐步了解到,原来这个同志为了省停车钱,把车子停在公司旁边的小区里面,为了能够早点占到停车位,不得不早早开车上班啊。
小林分配到了办公桌和电脑,也分配了在美国工作的email address,开始工作,电脑没有中文系统,小林只有全部用英文写邮件,不光光是工作邮件,私人的也是如此。
到了下午,时差效应开始显现,美国的下午,正好是国内的下半夜啊,小林困得要命,眼皮都睁不开,旁边同事好心提醒,要不早点下班回去。虽然美国公司管理比较宽松,但是小林到M公司还是个新兵,不好意思早退,只好勉力支撑。
下班了,一个在美国的中国籍同事开车带小林回公寓,小林在美国的第一天工作结束了。
当时,上海公司派小林去美国时,说是一个月,没想到小林在美国一呆就是5个多月,直到圣诞节前夕,小林才回到上海。
日期:2008-2-20 23:55:27
24:美国行(5)
小林在美国的生活逐步稳定下来,每天上班下班,小林不会开车,也没车,每天搭乘公寓的班车上下班,偶尔也有同事开车带他。
M公司规定,如果出差到美国的同事会开车,并且拿到美国的驾照,公司可以租车,租车费用可以报销,一开始小林认为只呆一个月,也没想着学车。
那个时候,没有QQ和MSN,互联网上也没有那么精彩,不要说天涯这种无所不包的综合性娱乐网站,连新浪搜狐这种也没有。上班的时候比较忙碌,周末就很寂寞,小林一个人住在一套公寓里面,到晚上和周末就看电视。一开始美国电视看不大懂,小林英语基础不错,慢慢地,耳朵顺了,也基本能够听懂50-60%,再加上电视画面的辅助,基本也就能看懂电视大意了。
吃饭,小林自己做饭,中午上班就自己带饭,小林做饭动作很快,不过做饭的品种比较单调:青椒炒鸡蛋、番茄炒鸡蛋、肉丝什么的,美国超市里面鸡蛋和鸡肉很便宜,小林记得鸡蛋和鸡肉的价格折算成人民币和国内价格差不多。国内的一些家常菜,例如青菜豆腐什么的,几乎没有,要买就是到很远的地方,台湾人开的一家叫“顶好”的中国超市去买,而且价格奇贵,一小块豆腐就要卖到3-4美元,大概是国内可比价格的20-30倍。
那年的芝加哥地区,酷热无比,小林赴美之前,就在网站上看到美国芝加哥由于天气酷热,有几十个人热死了。小林因为没车,往往步行到附近的一个超市买菜,美国马路上行人很少,小林走上路边有点羞涩,因为大家都开车呼啸而过,而他就是靠两条腿走路,小林想,要是几个人一起走就好了。有一次,一辆车在他停下,do you need a ride? 车里面是一个美国老人,光着上身,身上的皮肤红红的而且很粗糙,很多外国老人真得可以用鹤发鸡皮来形容,小林愣了一下,就上了他的车,老人将小林带到超市,路上短短的几分钟,老人还夸小林第一次来美国,英文讲得不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