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灵——黄金面具传奇》
第10节

作者: 李玉_海琳娜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想起另一个住在老宅里的姑娘。郁菲儿是奶奶柳玉萍的房客,平时沉默寡言,常让人以为她并不存在。
  霍小安接了一个电话,咯咯地笑了。
  霍小安三个月前来到古宁。她所乘坐的班机比江怀川的晚了半个小时,肖文托了朋友,在南州为她弄了一辆本地牌照的车,她开车进了一趟城,采购了些生活用品,然后走夜路赶往古宁,只比江怀川晚了两个小时。
  江怀川问她为什么到古宁来,她想了想,说了句“无聊”。她真是一个很无聊的人,每天就赖在家里,饭是从外面饭馆里叫的送餐上门,霍大小姐从不做饭。但霍大小姐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圣诞节晚上走山路,霍小安开的是一辆越野车,无论开什么车,她总是一个车德不好的人。那天晚上走到半山拐弯处时,她看见了前方路边上停着一辆出租车,打着应急灯,放着警示标志。

  她立刻靠边停车,前去帮忙。出事的人居然是江怀川!当天幸好她在场,因为地势的原因,先行下去救人的年文道与胡师傅的手机都没有信号,只有霍小安的手机还打得通,她立刻通知了交警和救护中心。
  连续两天成为江怀川的救命恩人,在柳玉萍的葬礼结束后,她理所当然地住进了古宁江家老宅。
  今天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江怀川在键盘上按下存盘键后,从书桌边站起,伸了伸腿,几乎感觉不到疼痛。车祸已经过去三个多月,身体上的伤痛已经逐渐淡去,但内心的恐惧盘旋不去。
  他走出书房,来到院中,看了看表。
  “江老师,记者什么时候来?”
  “三点。”昨天他接到某著名新闻周刊记者的电话,希望对他的新书进行采访。虽然做学问最好淡泊名利,但真碰上这样的事儿,江怀川也难免庸俗一下,心中窃喜。

  “还有一个小时。”霍小安吮着可乐,欢快地说道。
  “别喝可乐,女孩子可乐喝多了会发胖。想喝茶吗?我有些明前茶,想不想尝尝?”他笑着对霍小安说。
  “行啊。”霍小安把电脑扔在一旁,大咧咧地答道。
  茶不错,霍小安赞美了几句。
  “不是茶好,是古宁的水好,我用的是地下新打上来的井水。”江怀川笑道,品了一口香茗,讲起典故来。
  小院所在的井水巷原本叫平安坊,解放前是古宁第一街,按照官方说法,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井水巷的人对这种说法向来嗤之以鼻。老人们常说,井水巷之名源于盛唐。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时,带兵经过古宁,口中十分干渴,古宁的百姓取来井水奉献。井水甘甜清洌,郭将军饮后赞叹不已,回到长安后便向皇帝奏报了此事,当日饮水之处被封为平安井,平安井所在之处,就有了平安坊之称。到了清末,这里又被改称为井水巷,名字保存至今。

  江怀川还记得老人常说,井水巷的水是从附近稽山中流来的,吸了天地精华,最是好水。不过现在交通方便,大家都愿到山里去,喝上些清泉泡的好茶,再用水壶带上一壶回来,便是在冰箱里放上数个月,也不会变质。
  井水巷两侧是一色的两进的老式宅院。每一家都有前后两个院子:前院主要是堂屋、厨房、卫生间和一个贮物间;后院有四间房,一般都是三个卧室加一个书房;两个院子之间有一道带着小门的院墙。这样的居住条件,放到大城市里,真是想也不敢想。
  江怀川家的宅子是祖产。江家祖上就是本地人,几代在外为官,到了江怀川的爷爷那一辈,居然有了留洋的人。江祖年在德国住了几年,精通机械,本来想回国报效祖国,但他身体不好,没到四十岁就去逝了。他的妻子柳玉萍不是本地人,江祖年当年回到古宁时,已经在上海办了西式婚礼。老家人虽然不满意,但那时柳玉萍已经怀有身孕,江家老人盼孙心切,这事也就没有多加苛责了。

  在江怀川的记忆中,奶奶柳玉萍从未离开古宁。父亲曾劝她去省城一起生活,共享天伦之乐,但柳玉萍却拒绝了儿子的邀请。就连当年江怀川考上大学时,她也只是将他送到古宁火车站。她的一生似乎都是在老宅中度过。
  “好地方,养生又养心。”霍小安喝茶如牛饮。
  日期:2011-1-17 16:43:00
  4.2
  郁菲儿——江家老宅的另一位女房客——坐在山头上,山风吹拂着她膝盖上的素描本,哗啦作响。她把散开的发丝理在耳后,取出相机,对着远方的山峦,选了几个角度,拍了几张。

  前方山下地势开阔平坦,是稽山内部的一片山前洪积地带,本地人称之为五家坝。
  稽山风光秀美,幽静宜人,名声在外。五家坝也在稽山,却不是一个值得游客多加留恋的地方。一则,它的位置偏僻,距离碧渊沟还有一段距离,从景区道路步行至此,需要耗时一个小时左右;二则,就像这里的名字一样,五家坝的景致单调乏味,远不及碧渊沟清泉翠嶂的可爱。
  近半年来,五家坝突然有了名气。
  这件事要从一位名叫林可心的南州大学考古系女学生说起。林可心是稽山二道沟人,去年回家过暑假,在她小舅家的找到一样奇怪的东西。
  那是一块青铜碎片,不到半个巴掌大,没有特别的纹饰,一侧有一个半指长的缺口。她既然学了考古,对这类东西便特别敏感,开学后,她便把这东西交给了自己的老师、南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的副教授蒋元涛。

  蒋元涛是江怀川的师弟,他一见这东西,大呼一声“不得了”,立刻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这东西不仅是青铜做成,而且是一副年代久远的青铜面具的眼部残片。南州大学考古系顿时沸腾起来,组织人力,立刻开拔到了二道沟,找到了林可心的舅舅王十八。据王十八说,这东西是有一年在山里捡到的。那地方就是五家坝。
  郁菲儿把相机放在身侧,拿出背包里的保温杯,为自己倒上了一杯咖啡,捧在手中喝着。山里的天气多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就阴沉了下来。
  稽山是多雨之地,每到盛夏季节,山洪便会奔涌在山脉内部的大小河流溪涧之中。一般年份,山洪会汇入稽山内部的河流溪涧之中,离开山区后,进入宁梓河水系。不过,在某些特殊的年份,山中的降雨量会格外得多,于是部分山洪会改道,选择地势较低处涌出。五家坝就是天然的泄洪区。
  坝上没有树木,只有茂盛的草和厚实的土壤,如果不是因为林可心把那只神秘的青铜面具残片交给了蒋元涛,这里的冷清荒凉可能还要持续许多年。从去年秋季开始,南州大学考古系便在这里建起了发掘基地,在这片沉积地带中找到许多从未见过的瓷器碎片 。但是,青铜碎片却再也没有见到。
  郁菲儿听说这件事时,刚刚完成在纽约大学的学业。她主修摄影和艺术史,靠着在大学图书馆的兼职凑足了学费与生活费。她对考古颇有兴趣,常常参加考古学研讨讲座,结识了不少业内学者。

  她是个很有见地的女孩。学者们对她的印象大多来自邮件,她对于探讨的主题,常常有发人深思的看法。在他们的印象中,郁菲儿是一个安静从容的东方姑娘。
  毕业后,她原本打算参加一个名为“绿色地球”的志愿者组织,前往非洲参与环境保护计划。不过,这个计划被一封意外的邮件改变了。
  她收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基金会项目专员曹加林的一封信,他邀请她参与一次中国境内的考古发掘工作。
  “……我对这次项目并无把握,投入很大,但前途难言。我记得两年前在纽约见面时,你曾与我讨论过关于中国四川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的问题。你认为坑中曾经被火烧灼的器物与骨渣并非出于祭祀的目的,而是一种仪式的模仿。虽然我并不同意你的见解,但眼下的项目似乎与三星堆遗址有些许相似之处。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能参与这一项目,基金会会提供一笔研究资金,但因为你的资历和背景所限,这个数目可能不能让你满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