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站了起来,走到实验室的角落里。这时,墙上的一样东西吸引了他的眼光。
它被放在墙壁上的装饰格内,银色的,很像是一把手术刀,但更细,更锋利,灯光在刀锋上映出一条美妙的弧线。
但是,让他惊叹的不是这完美的刀锋,而刀柄上的图案。他瞪大了眼,没错,是七颗闪亮的星。他在曾经数度见过类似的图案,最近一次则是两年前在肖文的PDA上看见了它!
“别碰他。”康普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他已经无声无息地来到了周强的身边。他的声音变得异常的低,带着回声。
“别碰它。”他说,声音仿佛来自地狱。
日期:2011-1-23 20:20:00
更新,更新:
第八章 每个人的疑问
8.1
中国,古宁市,4月22日上午
江怀川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儿。
苏秉全已经在江家老宅住了两周,看样子,他还打算一直住下去。既然他是霍小安的朋友,霍小安又恰好是江怀川的救命恩人,江怀川对他借住江家老宅本来没有意见。不过,江怀川很快发现,自己不再自由,无论他走到哪里,身边总会多一个人,不是霍小安,便是苏秉全。
开始时,江怀川以为是自己多疑了。正如他的朋友、稽山考古负责人之一的蒋元涛副教授所言,有美女相伴在侧,不是做梦,就是交了天大的好运,不想着赶快解决终身大事,没事儿瞎猜疑,只能说你脑子出了问题。
“如果再多一个男的跟着你,你会怎么想?”他反问蒋元涛。说这话时,他站在稽山五家坝考古现场。苏秉全正挤在一群考古系学生中间,观看他们怎样从地上挖出一个一米见方的探坑。
“就是他吗?”蒋元涛冲着苏秉全的方向呶了呶嘴。苏秉全兴头十足地蹲在坑边,和学生们打得火热一片。
“以前是一名刑警,听说后来被开除了,去了长水事务所,算是私家侦探。”
“看起来不太聪明,是不是因为太笨了才被开除的?”
“滑头着呢!”江怀川不满地说道。他外出时曾几次想甩掉苏秉全这个尾巴,每一次都失败了。“你说……你说会不会是长水事务所这帮人做了一个局……你知道,现在骗子太多了……”说这话时,江怀川也没有底气。但是,想到去年圣诞节两次出事时霍小安都在现场,如果不怀疑,倒显得自己蠢了。
“你该不会和哪个有夫之妇搅在一起了吧?”蒋元涛问道,“事主出钱,准备给你个教训,谁让你给别人戴绿帽子。”哈哈大笑。
“没那回事!”看见年文道陪着霍小安走了过来,江怀川便转开了话题,但心中的怀疑越发加深了。
“我正在给小安解释我们对稽山失落文明的看法。”年文道笑着与二人打了招呼。
蒋元涛脸上堆满了和蔼的笑容,连声问霍小安有什么疑问需要解答。
“我不是特别明白。”霍小安展露她迷人的笑容,“年老师说,你们在这片山前沉积带里发现了南宋时期的瓷器碎片。但是,我刚来这儿时,菲儿告诉我,是一块年代久远的青铜面具碎片让你们认为稽山内有一处失落的文明。瓷器与青铜器,二者之间,似乎年代差别太大,我有一点糊涂了。”霍小安眨巴着无知的大眼睛,特别招人喜爱。
蒋元涛绝不会放弃在美女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立刻解释起来。考古队在五家坝的地表土层里发现很多无序堆积的瓷器碎片,它们是被洪水从山中带出,沉积在此地的。碎片色泽古朴,精美的纹饰以平面的图形表达浮雕的效果,风格类似商周时期青铜器,区别在于材质不同,而且由于碎片过小,也很难辨识纹饰的具体状况。由于没有可供参考的标准器物,所以,只能根据其中相伴的另一种瓷器碎片判定年代。这种瓷器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影青。
影青瓷,胎质密而薄,产于景德镇。找到它后,这堆瓷片的年代就可以暂时确定:南宋。
“年初的时候,我们找到一块瓷锥足,有茶杯那么大,”蒋元涛比划着,“很像是一个鼎碎块。鼎最早是作为烹饪器皿,‘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传说有大禹造九鼎,成了国之重器,已经是青铜器了。问鼎,就是角天下的意思了。但是瓷鼎,真是罕见,可惜没有鼎身部分,不知道上面是不是也有类似铭文的图案。还有些人找到些砖块,有饕餮纹和云纹,这些东西都和古宁同时期出土的文物大不相同。不过,至今还没有发现青铜器的影子。”
“这也可以理解,”年文道插了一句,“稽山铜矿储量并不丰富。”
对于这些东西的来源,考察组争论得很激烈。
“张平老师等人认为,这是南宋时期藏于山中的某个不为人知的窑口,因为洪水暴发,其中的特制的瓷器被水冲入山谷。这个窑口所烧制瓷器可能和山民的生活有关。因为南宋末年蒙古兵进入古宁后,有屠城之举,稽山也没逃过这场劫难。当年生产和使用这些瓷器的山民死去后,窑口就此封存了。这种制式的瓷器在古宁的古董市场上曾经出现,因为无据可查,过去常被认为是赝品,以后大概不会了。”蒋元涛很有耐心。“但是,这个推断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景德镇的影青混在其中。”没有更晚的瓷器出现,同时代的瓷器碎片也有发现,但都不如影青的数量。
“十多年前我在古宁古玩市场见过,那时就没几件,很多都是残品,又说是假货,没人要。现在,一件都找不到了。真可惜,当时也没人注意这东西。”江怀川想起小时候家里似乎也有一个类似的瓷器,可惜后来打碎了,已经记不清瓷器的具体情况了。“景德镇的影青混在稽山瓷器里,会不会是山内外文化交流的结果呢?”
“我们也有这样的猜想。”
“年老师说,您和魏教授认为在稽山里可能有一只从夏商时期即开始独立发展的文明,依据的就是那块残缺的青铜面具,他们最迟在汉代时便已隐居山中,与外界保持一定联系,但维持着古老的传统。现在所发现的瓷器碎片,正是这一支人的遗物。是这样吗?”霍小安问。魏武先教授是蒋元涛的老师。
“是这样的。稽山内外的文化交流不会因为地形阻隔而断绝,虽然隐居的人蓄意隐藏自己的行踪,但他们也许会向外部世界购买食物和日常用品等,比如,影青。不过……”
“不过什么?”
“稽山从唐代以来便有山民居住,属于古宁县管辖,如果山中真得藏有上古文明的后裔,也应该多少有些文字上的记载。”蒋副教授最喜欢好学的女生了。
事实上,只有来历不明的瓷器碎片杂乱,没有文献佐证,没有大型器物出土,没有任何证明失落的古代文明存在的线索,导致目前的挖掘工作处于一种不受本地考古机构重视的尴尬的境地,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魏武先等人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错误判断。
“江老师,你怎么看的?”霍小安又问。
“我赞成魏教授和元涛的看法。虽然中国有发达的文献记载,但战争也使很多地方史发生断裂——古宁最早的地方志已经失传,现在可查的也只从明代算起。不仅如此,能够用笔记下的毕竟只是历史的一小部分,历史的真相大概还是被时间湮没了。一些特征孤立的文物,也有可能正是某种文化的代表,只不过这种文化已经消失,或是已被历史遗忘。而一些被认为具有普遍特征的器具,也有可能是用于某种特殊的用途,比如说作为陪葬品的明器,反而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时代特征……”
霍小安频频点头。
日期:2011-1-24 11:55:00
8.2
自从昨晚年文道提议大家一起到五家坝参观稽山考古基地,业余考古及盗墓专家苏秉全同志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