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悬案——那些未破悬案的来龙去脉》
第19节

作者: jzhang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向我讲述了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被人丢弃在一条盘山公路上,同样获救的张凡双,当时就在我的身边。有人报警说出了我们的位置,以至于我们没有冻死在荒郊野外,除此之外,还有树林里发生了一起命案,死者正是黄玉芬。
  J市公丨安丨局组织人力,展开搜查,找到了黄玉芬的尸体,还有她的家。那些娃娃里果真嵌进了人的眼珠子。我在昏迷的时候不停的在说着,“那个泥潭有问题!”
  出于负责,公丨安丨局组织了人手清理了那个泥潭,结果在泥潭底下,总共发现了17具婴儿的骸骨。他们全都被残忍的挖去了眼珠。

  J市公丨安丨局怀疑,这17具尸体,正是十几年来本市婴儿失踪案中大部分的主角。
  “张凡双现在怎么样?”
  “她还行,在医院疗养,没有外伤,只是心理上有些小创伤。”
  我看着周炳国,确定他不是为了安慰我撒的慌,然后问他要来一支烟,吸了一口,喷出白色的烟雾。
  吸了半根烟,我还是没有忍住,开口问道,“周教授,你知道为什么吗?”
  周炳国没有回答。

  “你知道为什么他不杀我们,反而带我们去找一个专门虐杀婴儿的变态杀手吗?”
  周炳国想了一会,
  “我不知道!”他说道。
  日期:2011-2-23 11:03:00
  第二部分:

  1.
  上了礼拜,一股暖气流南下,虚晃一枪之后又迅速的撤走,所以人们大都被欺骗,穿着很少的衣服在大街上瑟瑟发抖。从我站的这个位置望过去,恰好贯穿本城的一条江流蜿蜒绕过眼前,由于前面没有障碍物,在五楼不高的阳台上,临江的风景一览无遗。
  眼前这条我不知道看过多少遍的江河,最初的时候,只有轮渡才能把你驮到对面,而现在,几乎每隔五公里就有一座大桥像巨人一样横跨过去;加上去年刚刚开通的,江底一共有三条轨道线路,四条公路隧道密布,让过江的速度缩短到几分钟之内。这使得昔日繁华热闹的水上航道,现在看起来多少有些落寞。
  与此相对比的江对面,是近二十年以来,这座城市乃至这个国家,都引以为傲的建筑,它们像一个个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孩,争先恐后的比着自己的身高。由于媒体高度的发达,这些迅速刷新的记录,很快就街知巷闻,被深深烙进人们的脑海。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人,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目前最高的那栋直插云天,整个形状像一把刀,银灿灿的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如此前卫的造型据说是特地从日本请来的知名建筑师设计的。刀的顶部有个正方形的窟窿,有好事者传言,设计蓝图上的原稿是个圆形的窟窿,鬼子不怀好意,意图将一面日本国旗刀,插在祖国的土地上,到了封顶之前,才被当地政府硬生生的改成了方块。
  当然这只是坊间的传说。每个城市都有许多这样的传闻。我想这就是家乡的魅力,人们都热衷杜撰一些故事,来证明自己并非置身事外。

  从J市回来之后,边陲小镇的萧杀和国际大都市之间的差距赫然眼前。我生于斯长于斯。一个地方待久了,就谈不上有多热爱,比较起现在的灯火辉煌,我倒更怀念小时候骑着自行车在狭小的弄堂,邂逅邻家小妹的日子。
  我从窗前转身回到了桌子边,喝上了一口刚刚泡上的茶。这个房间大概有25平的样子,成长方形,房门进来之后右拐有个卫生间,和大部分酒店的标房一样,它是被白色的墙围起来的。再进来有一张写字桌,上面放着一台24寸的彩电,现在它正在播放着尾市盘点,几个西装革履的股评家,正在头头是道的放马后炮。
  床上的被子没有叠。几个星期以来,除了餐厅吃饭,我一直窝在床上或者像现在一样坐在茶几边,疲倦了就望望窗外的风景。比硬件,这房里的设施远比不上那些星级酒店的水准,可就是因为临江,这使得它对外的价格依然不菲。
  海军后勤部第二招待所,是一家部队下属的旅店。最早的时候用来接待军区间的出差人员或者军人家属,随着酒店业不断的发达,当初繁忙的景象,早就已经看不到了。部队本着朴素的原则,几十年来几乎没怎么动过,除了粉刷外墙,以及军队管理化的服务和管理,使得其安全和干净程度,我只能用严肃来形容。
  在J市地方医院脱离危险了之后,我很快就被送回了本市。其实我身体并无大碍,除了一些零碎的外伤,医生说主要是因为精神过于紧张才导致的昏迷。J市公丨安丨局局长临走前,一再向我们表示感谢和歉意,甚至还想私人出钱,为我接下来一个月休息的支付房费,我当然不会接受。
  因为是兄弟单位,我住的这间房,日价格才80元人民币。
  “帮了我们那么大忙,而且还受伤了,怎么让我们好意思!”
  对于局长这样的热情,我只能报以苦笑,我知道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我有台阶下。

  日期:2011-2-23 12:30:00
  这次J市之行一败涂地,虽说无端牵扯出了一起虐杀婴儿案,但功劳几乎与我无关。我被一个不明身份的人牵着鼻子走,混沌中连我自己也搞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时值今日,我对此案的种种推理,仍然没有被证实,尽管周炳国对于我的猜测表示赞同,但这也仅仅只限于纸上谈兵。
  在J市,周炳国曾与J市公丨安丨局相关的干警谈过一次,交流过有关“李舒然即是老王,也是嫌疑人”的看法。但那边的丨警丨察似乎并不以为然。毕竟“心理画像”在国内还属于前沿科学,和常规的侦破思路有很大的区别。加之我在J市狼狈的遭遇,也许更加增加了他们对我们的不信任。
  周炳国和他们聊到这块的时候,我并不在场,都是他事后对我讲的,“他们说会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的!”周炳国说这话的时候显得有些沮丧,就像一个被父母敷衍过后的小孩,这让我们的心里,都不是滋味。
  他们的工作倒是没有懈怠,很“当回事儿”的来侦破此案,从我一恢复清醒开始,就不间断的有专案组的民警,还有一些刑事勘察人员来询问,我一一做了回答。关于一些特别被动的细节,只要不妨碍查案,我还是做了一些隐瞒。

  他们的素描画家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按照公丨安丨局长的提法,有着近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是J市最好的画人像的。他叫赵驰翊,清瘦有神,带着一副眼镜,梳着三七开的分头,不仅带着画板,还调来了起初在网吧里的监控录像。他希望我能够更直观的模拟出“老王”的画像。面对录像里那个带着帽子模糊的身影,我时而觉得不像,时而又觉得那就是他本人。由于和“老王”接触的时间,大部分是在晚上,唯一一次近距离的照面是在机场的大厅里,所以只能说,“让我再见着他,肯定认的出来。” ——毕竟我并没有受过“人脸记忆”的训练,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

  这样的说法很业余,不过赵驰翊还是很有耐心的辅导我恢复记忆,他把几张透明的画有不同形状五官的塑料卡片叠在一起,不厌其烦的一次次排列着这些器官的组合,最后终于弄出一张能够让我信服的脸。我不知道这其中有多少是客观,多少是自己主观臆断出来,但我还是有把握八九不离十。
  包括那对陌生男女和那具女尸的模拟像,协查通告终于发了下去。原本我以为很快就有消息,但结果还是意料之中的一无所获,就“老王”整个行动的严谨来说,他敢这么做,很明显准备了不止一天两天了。只是我不知道那对陌生男人和那具女尸和李舒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日期:2011-2-23 14:34: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