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点灯》
第58节

作者: 仇泓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雷哥不打游戏,但爱看书,这个故事不知道是他从哪里淘来的,听着有趣,可以讲讲。
  清朝的时候,绍兴有个姓江的年轻人,自幼有神童的美名,是众人心中的状元预备役。无奈胸中虽有才华,命里却无功名,乡试的时候,无端撞上一个舞弊的案子,把他莫名其妙给牵连进去。一道旨意下来,剥夺了他参加科举的权利。这种无妄之灾,劈头盖脸浇上来,他有苦说不出,终日哀声叹气,却也只能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不出一个月,头发白了一半,人憔悴了一圈。

  科举这条路走不通,好在绍兴有当师爷的传统。他舅爷也是个师爷,实在看不过眼,托关系,撬门道,给他弄了个师爷的工作。但他认为那是把羊脂玉当豆腐卖,掉价得过分,好歹不愿意去。家里长辈也没法子,只好由着他,终日在后院竹林里疯疯癫癫,哭哭笑笑。
  那年七月,有天江某在竹林里哭闹够了,昏昏沉沉,睡过去了。也不知道睡了多久,鼻子里闻见一股淡淡的香气,仿佛诗经一样古朴,犹如乐府一样淡雅。比深谷幽兰还优雅五尺,比出水清莲还洁净三分。把它比作王母身边青鸾鸟,反倒少了几分平近,将它比为华清池中的芙蓉玉,却又道不出它的高贵。
  江某痴痴迷迷,睁开眼睛,只看见一团润泽欲滴的翠绿,揉揉眼睛,才看清楚身前站着个绿衣女子。这女子的穿着,与时人不同。
  自清军入关以来,结发辫,易服饰,所穿的衣服,无论男女,都是拘谨束缚,与传统汉服不同。所以早先年香港恐怖片里,僵尸穿的,是清一色的清朝服饰,总能起意想不到的恐怖效果。而到了诸如青蛇、倩女幽魂等,穿得都是潇洒如风的汉服,纵是女鬼,看起来也飘飘渺渺,仙气十足。
  这女子穿的服饰,仿佛唐汉时代一样,薄纱青笼,胸前堆雪。当时天气正热,泌出丝丝汗意,仿佛带着露珠的嫩蕊,悄悄藏在碧叶中。
  当年朱熹一把大刀,一刀下去,把中国文化阉割了一遍,自此以后,所谓风流潇洒的文士,十有八九是个精神太监。就连社会风俗,也变得小家子气了许多。大家闺秀,统统被封死在棺材一样的闺阁里,小家碧玉,出门也要左一层右一层,捆绑成埃及木乃伊。江某哪里见过这样洒脱自在的女子,早就看痴了,眼珠子都不会动,哈喇子滴滴答答流下来。

  那女子看他这幅摸样,掩嘴吃吃笑。江某就如被施了定身咒一样,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脑子里仿佛开了个大唐芙蓉园,满脑子尽是落英缤纷牡丹开。
  正这时,忽然觉得肩上一阵轻拍,然后就听见一个声音:“少爷,晌午啦。”江某扭头,看见一张坑坑洼洼的老脸,是他家的老仆,叫他来吃饭。再回头,面前哪有那么个女子,只有翠竹一枝。
  江某叹息两声,也不知道是自己最近心情郁郁,产生了幻觉,还是春梦一场,分不清昼夜。只好跟着老仆回去吃饭,也不知道嚼在嘴里的是个什么味道。
  第二天,江某又去竹林里散心,恍恍惚惚间,又看见那女子冲着他笑。他正准备开口,老仆又来了,再去看的时候,又不见那人的踪影。
  如此反复,足足有半个月,每次都能看见那女子,但没说上一句话。江某苦闷不堪,却不知道如何释怀。想来想去,每次总是老仆搅局,于是吩咐下去,说他午饭不吃了,让老仆把后园的门守住,谁也不让进来。心里想这下总成了吧,于是乐滋滋在园子里呆着,就等着与佳人相会。

  到了晌午,突然一阵困倦袭来,江某知道这是那女子要来的前兆,强打着精神想要看看那女子从何而来。无奈眼皮造反,死活要搞到一起去,结果稀里糊涂就又睡着了。梦中闻到一股香气扑鼻,心想这是那女子来了,满心欢喜,扑腾起来,睁眼一看,只见是个五十左右的老妇人,慈眉善目,对着他笑。
  江某慌忙站起身来,说这是他家后园,外人如何能进来。转身招呼老仆,要责骂他守门不严。那老妇人把他止住,自称姓木,是个媒婆。有一家闺女相中了江某,托她来牵红线,搭鹊桥。
  江某问,是哪家的闺女,那老妇把从怀中摸出一面古色铜镜,偷偷对着一枝竹子照去,让江某往镜子里看。江某一看,镜中一个女子,仿佛三春桃花瓣,正是他这几天所见之人。正要点头应承,突然想起一事,只觉得胸口郁积,心痛欲裂,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
  那老妇见他神色突变,也有三分疑惑,问他为何这般摸样。
  日期:2012-10-2 21:38:00

  六十九、江郎才尽(二)
  江某叹气道:“想我江某,自幼有鸿鹄志向,不愿庸碌一生。本以为有满腹辞藻,可以跃龙门,成功名。不料莫名其妙卷入舞弊案子,让革了功名,前途迷茫,不知何往。从今往后,只怕是废人一个,不敢拖累那位小姐,还望恕罪。”
  那老妇人听罢,哈哈哈仰天大笑,笑得江某稀里糊涂,问她:“阿婆笑什么?”
  那老妇脸色一变,怒容满面,眼角里全是鄙夷的神色:“我笑什么,你说我笑什么。就你这样,还好意思说什么满腹辞藻?我看你是满腹牢骚。自古贤良大德,哪里有不遭困厄的?文王囚于羑里,孔子困于陈蔡,刘备卖过草鞋,洪武当过乞丐。毛泽东还有二万五千里长征,邓小平三起三落才把香港收回来。你受的这点波折算个什么。况且大丈夫成万事功业,岂止科举一条路。班超投笔从戎,孔明笑卧隆中,李泌白衣宰相,孙中山进过洪门。你要是单想着当披红挂花的状元郎,劝你早点找条绳子了断,重新投胎去吧。”

  江某听得面红耳赤,嗫喏半天,憋出一句话来:“全凭阿婆安排。”
  不想老妇越发生气,提着竹节拐杖劈头抽过来:“这样也算男人?该怎么做,你自己定不下主意?什么叫全凭我老婆子安排。”
  江某听罢,纳头拜倒,说了句多谢教诲,把这门亲事答应下来。那老妇这才眉开眼笑,让他转过身去,轻轻拍了两下手,再回头的时候,那女子已经娉娉婷婷站在他身后。再去寻找老妇人的踪迹,哪里还看得见。
  那女子自称姓朱,江某与她交谈,只觉得见识精辟,眼光独到,尚且胜他三分。于是问那女子家住何处,准备告知父母,请人去提亲。那女子只说就是当地人,其他的避而不谈。再问下去,面露难色。江某看她衣着华贵,谈吐文雅,像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估计是偷跑出来与他相会,不敢声张,怕走漏了风声,于是也不追问。
  自此以后,江某每天都与朱女相会,清茶一盏,熏香一炉,谈吐诗词,品评典故,很是默契。一连过了两个月。这天江某来到园中,那女子又在等候。寒暄过后,江某又提起提亲的事,说他舅爷为他找了个师爷的职务。虽说师爷幕僚不如人行行长,北大教授光彩,但干得好的,如明朝徐渭之类,也能名垂青史。自从听了木媒婆的教诲,他的三观彻底升华,已经从单细胞生物的层次进化到尼安德特人的境界,所以决定去任职,把师爷当出个名堂来。三五天就要离开,所以想抓紧时间把亲事定下来。

  朱女默然良久,说:“事已至此,无法隐瞒。”于是把实情说出来。原来她本是这园中的一颗竹子,机缘巧合,得了道行,才能化成人形。当年江某在园中背书,她就在旁边听着。本来不敢说出原委,是怕吓着江某。如今分别在即,再也无所隐瞒。
  江某笑道:“我还当什么大秘密,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说早觉得朱女不是凡人,只是没把它放在心上。只关心谁令他挂怀,不在乎天仙还是精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