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警察奇事见闻录》
第11节

作者: 放歌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11-08 22:12:00
  我曾多次想象,若当时跟踪嫌疑人的是我,我一定会骂一句“妈卖屁,看什么看,老子脸上有疤吗?”然后上去把他按翻在地,借机抽他两个大耳光。可惜当时尾随毒贩的是一个斯文的“眼镜哥”。他与毒贩对视一眼,吓得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加之他当时穿了一套学生装,看起来格外像一个做了错事等待老师批评的高中生。任谁看起来,都不会把他与警察联系起来。所以毒贩一点也没有怀疑,放心地向梯坎下面走去。

  眼看毒贩就要骑上摩托车,小阳依然没有动手的意向。东方仕和老曹都因过于大意,还没来得及行动。

  难道毒贩要在四五个警察面前来去自如?
  还好,于小阳虽然胆小如鼠,却也机敏如鼠。他不敢亲自抓捕毒贩,却可以采用缓兵之计,等待支援。
  就在毒贩准备打火的瞬间,于小阳开口了,他结结巴巴地说:“大哥,XX大学怎么走?”
  “XX大学?”毒贩搔着后脑勺惊讶地反问。因为这是农村,而XX大学在城里。
  毒贩忽然发现面前的这个中学生额头上都是汗水,口龄不清,脸色也不对头,出于好心,他问道:“小兄弟,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你找XX大学做什么?”
  “恩,我浑身不舒服,我想到XX大学看病。”
  “你到大学看病?"毒贩大概觉得于小阳确实病得不轻。
  就在他们对话的功夫,我、老曹、东方仕已从四面围拢慢慢围拢过去。

  看到我们三个走近了,于小阳弱弱地问毒贩:“大哥,你是不是左撇子?”
  毒贩愈加惊奇,“小兄弟,我不是左撇子,有什么可以帮你的?”
  “大哥,请你把右手伸出来好吗?”
  于小阳突然伸手抓住毒贩的右手手腕,说:“华仔,快铐起。”
  毒贩一点也没挣扎,任于小阳抓住他的手腕,对我们说:“你们看,这孩子怎么了?好像病得有点严重哟。”显然,他把我们三个当成围观的群众了。
  我拿出手铐。老曹说:“兄弟,请你配合一下,跟我们走一趟。”
  毒贩一脸茫然,直到被刑拘之前还在问我们:“抓我那孩子也是警察?你们这用得是什么战术?”
  老曹愤愤地说:“妈卖屁,你到底跟我兄弟说了什么,把他吓得住了院?”
  于小阳一战成名,连医生都不知道这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小警察是被吓病的。每每说起,我们都坚称于小阳单人徒手,力擒毒贩,身负内伤住了院。
  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于小阳其实并不适合做警察,尤其不适合做案侦民警,他的智慧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他本人也并不热爱警察这个职业,尤其不喜欢警察暴力的一面,办案子他是深恶痛绝的。所以我当年兴冲冲地在户籍室找到他,想跟他研讨一下女中学生潘雨神秘失踪一案时,他丝毫不感兴趣。
  “兄弟,你比哥哥还小半岁呢,怎么一点朝气和激情都没有。”我拍拍他的肩膀,告诉他,此案从潘雨入手追查下去,可能会挖出一个拐卖妇女儿童的大型犯罪团伙,进而捣毁一个强迫少女提供色情服务的淫窝。若能够破获这样一个跨省市的系列大案,我们将迅速扬名警界。
  于小阳很不以为然,“华仔,我们只是乡村警察呀,况且你是学机械的,我是学中文的,办案我们不专业啊,想成为专家那是不可能的。”
  我据理力争,“专家算个粪,谁想成为专家?有句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文化不可怕,就怕专家乱说话。`

  专家说地震,肯定不地震;专家说不地震,基本就会地震。小阳,办案要的是真本事,不需要做指手划脚乱说话的废物专家,而需要做铁骨铮铮的英雄。”
  于小阳呵呵笑了,“华仔,莫去做英雄,英雄可都是躺在鲜花丛中、盖在国旗底下的哟。”
  我本想说服于小阳一起前去调察此案的,看来只好放弃了。我和老曹发动警车,前往山柳村寻找那位名叫匡秀的女中学生,想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调查。
  日期:2011-11-10 18:51:51
  【第二章】美女协勤刘夕莹
  山柳村坐落在一个小山的南坡上,全村稀稀落落几户瓦房。村里没有柳树,只有公鸡勾引母鸡的声音。
  我们在农民夫妇的引导下,很轻松就找到了那位叫匡秀的女孩。她当时正在门前哄她弟弟,看见我们从村口过来,就拍着她弟弟的小屁股恐吓,“别哭了,警察来抓你了。”小男孩立马停止哭声,拿眼睛看着我们。
  我和老曹径直走到匡秀跟前问:"小妹妹,你是不是匡秀?”
  小男孩吮吸着拇指说:“姐姐,警察是来抓你的。”
  我和老曹被逗得哈哈笑了,小男孩也跟着笑起来,只有匡秀睑色青紫。她说:“叔叔,我不是坏人。”
  我和老曹再次被逗得哈哈笑了。

  有时候笑比骂更具威慑力。即便是犯罪嫌疑人,被我这两人哈哈笑两次,也早就”坦白从宽”了,何况一个“天天向上”的小女孩。她不仅有问必答,而且经常“超常发挥”,以至于三天之后还主动为警察叔叔提供了重要线索。
  不过就当时而言,她提供的线索确实没什么价值。据她说,三天前潘雨来她家玩,两人一起做作业,做完作业又去村东池塘钓了会儿鱼。由于担心弟弟自己在家,睡醒了会哭,她就提前回来了。之后就没见过潘雨。潘雨的书包迄今还放在她家里呢。
  我和老曹的第一反应是:这个傻姑娘会不会淹死在鱼塘里了?
  在侦探小说里读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错误的,但在乡村警察那儿,第一反应往往是正确的。但潘雨娘说:“不可能,那个鱼塘是我家的,我知道。”
  “为啥子不可能?她会游泳?”
  潘雨爹解释,“水深不超过一米的情况下她是会游泳的。”
  老曹还是决定去村东的鱼塘看一下,因为他认为会游泳并不能排途被淹死的可能性。
  我们来到鱼塘边,鱼塘里风平浪静,毫无嫌疑。老曹让农民夫妇拿网打捞一下,看看底下潜伏着尸首没有。农民夫妇挽起袖子打捞半日,没捞到尸首,只捞上十几斤花鲢作了替死鬼。
  我和老曹只得将花鲢作出“可疑物证”带回所里,食其肉,饮其汤,看能否审查出什么线索来。其实我们纪律严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农民夫妇认为这些花鲢与我们有缘,况且被捞上来的花鲢反正也活不成了,若我们坚辞不受,将是对生命的蔑视,轻则致使花鲢死不瞑目,重则使其弃尸荒野。我和老曹对视一眼,觉得几斤花鲢也值不几个钱,还不至于违背原则,就看在农民失踪女儿的份上收下了。

  日期:2011-11-13 13:27:46

  我二人把花鲢“押送”回所,先行"羁押”在食堂冰箱。没想到它们生命力出奇地顽强,伸出个脑瓜,阻止我们关冰箱门。老曹弹了它一个“脑瓜崩”,它不仅不屈服,甚至把整个身子都挤了出来。
  老曹把鱼从地上把鱼控制住,说:“日你妈哟,你不喜欢冷地方我就给你来个开水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