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7日上午,发生了一件在中国投资大鳄圈子里或许算是很严重的事情!只不过,仅仅在极小的范围内,被人知晓,而不为大众所知。
6月7日中午,燎爷忽然打电话给我,让我紧急到他家去一趟。
我刚答应,还没有5分钟,在重庆见过的那辆宾利,就到了我家楼下接我。我连换衣服都来不及,就上了车,坐在那高贵大方的宾利里,我的心情却一点也不兴奋,因为我推测,既然他刚打了电话,车子就来了,说明:其一,他早知道我的家庭住址;其二,他知道我在家,没出门;其三,因此他很可能对我的动向掌握得非常清楚,有可能在暗中监视我的一举一动!
一想到这,我就觉得如芒在背。谁愿意失去私密空间,处在别人监视之下呢?坐在车上,我下了决心,哪怕冒着得罪燎爷这位大人物的风险,我也要据理力争,质问他凭什么监视我!
同时,正因为感到自己被监视,如今又突如其来地被燎爷喊过去,多年养成的侦察兵自保本能,使我担心万一有什么不测。
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我在车上输了一条短信,发给老球,说:“我有紧急事情到一个地方去,如果一天内无我音讯,请速来找我!地址随后发给你。”
发了这条短信,我有了更多的安全感。
万一有什么意外,老球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而且,如果真的到到了危机关头,我也可以把已经发出的短信,作为威慑手段,给那些企图为难我的人看看,让他们知道我早有防备,留了后手,从而有利于我自保。
这也是我当侦察兵时就学到的一点:不能只是在武力上做好预备,你武力再强,对方如果人多,照样不废吹灰之力就能占据压倒性优势,那么,在智谋上做好预防,就显得十分重要。
当然,我也觉得自己小题大做了一点。燎爷对我,凭我的直觉,是友善的。何况既然是喊我到他家里去,说明并不想伤及我,否则,随便拖到荒郊野外,那比家里好办事多了啊。
何况,我又有什么值得他们要伤害我呢?实在也想不出来。
因此,我定了定神,觉得应该并无大碍。
宾利平稳地行驶着,上了三环路,随后拐向南,朝成都美丽的南部新城方向开去,经过华阳,继续前行,而后又向东拐,最后使入一片鸟语花香的别墅区,我谨慎地看了看别墅大门,发现叫做“麓岭别墅”,随后,在别墅区东转西转,转到了一幢独栋别墅前。
我尽管已经并不担心,但为了百分百稳妥,赶紧又给老球发短信说:“麓岭别墅,XX幢,你目前别打电话过来,我只是以防万一而已!”
发完,车已经稳稳地停住,我在别墅里一名穿着洁白西装的中年男仆引领下,走到了别墅二楼。
上楼梯的时候,我还在想,我该如何措辞,才能既指责他们监视我,又尽量使彼此不要撕破脸呢?
可是,当我一见到燎爷,我忽然觉得,实在说不出口来——
眼前的燎爷,双眼通红,神情沮丧,眼神中有一种仿佛是畏惧,又像是惊恐的东西。
他独自坐在豪华而巨大的沙发里小小的一个角落处,令我忽然想起了一句名言,“再宽大的豪宅,人终究只能睡不足两平米的面积;再宽大的沙发,人终究只能坐一个臀部的面积。”
见到我来,燎爷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示意我坐下,而后手微微一扬,示意男仆退下。
此刻,这间宽大却幽暗的会客室里,只有我和燎爷两人。
和重庆见到那个气势冲天的汉子迥然不同,此时的燎爷第一次让我窥见他的疲惫,甚至,第一次让我意识到他的柔软。
他端起一个紫沙壶,喝了口茶,并示意我品一品早已经摆在我面前的那杯茶。
我仔细看了看我面前的这个杯子,用手摩梭了一下,发现也是上等紫砂做的。紫砂茶具保温性和透气性均十分理想,是沏茶的理想用具,俗称“世间茶具之首”,看来,不同于马大哥对船木的热衷,燎爷对紫砂壶的收藏想必情有独钟。
紫砂壶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手工陶土工艺品,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其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这是因为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汤,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在中国历史上,梅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
明代,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说明在那时,烹茶就已经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也就相对增高,紫砂壶泡出的茶味道隽永醇厚,自然倍受欢迎。
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成壶,名器层出不穷,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尤其是近年来,紫砂壶行情看涨,民国以前所产的紫砂壶,成了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我仔细看了看燎爷手中的那个紫砂壶,符合古董书中“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的12个字判语,不禁疑惑地问:“燎爷,莫非您手中拿着的,是个供春壶?”
供春壶为壶中绝品,小时候爷爷买的那本《中国古董谱》里,将它奉为天下第一茶具,我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有缘亲眼见到,不禁暗自有几分激动。
燎爷外貌近似示意图
日期:2012-10-12 17:18:00
39
传说中的神器:供春壶
这一日的燎爷,只有在谈起紫砂壶时,情绪才稍微稳定一些,他赞许地看我一眼,笑了笑说:“供春壶如今已经极其稀罕,我倒是有一件,但日常怎么舍得拿来喝茶?万一不小心碰坏了,就是损坏了国宝啊!我手里的这个,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先生的一件仿品,看来雷兄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东西,的确有些研究,走,我带你到三楼,看看我收藏的紫砂壶去。平时生活里,难得遇到一个认得出供春壶的人,想聊也没人跟我聊啊。”
我明白,除了投资的目的之外,人在财富的敛聚上,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后,越有钱,就会越寂寞,往往不得不寄情于某种古董收藏,从中寻找情感慰籍。
紫砂壶之于燎爷,或许也是这个意义吧。
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烧钱的方式是“玩单反,烧镜头”,在网络上的一些著名摄影论坛,时常可以看到“有钱人”买回若干个单反相机镜头,并显摆出来贴在网上——但其实,那只是穷人的炫耀,真正有钱的人,玩儿的是古董。
就拿燎爷钟情的紫砂壶来说,单是他手里拿着的那个顾景舟“供春壶”仿品,香港市场通价也在60万港币左右,可以买一小堆单反镜头了。
连仿品尚且如此,至于供春壶真品,其昂贵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我跟着燎爷,走到三楼,发现整个别墅的三楼,都敲掉所有的隔墙,形成整体,改造成了一个面积有200多平米的“紫砂壶展览厅”。放眼望去,琳琅满目,十分壮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