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术探秘:山海龙图》
第30节

作者: 纵马乾坤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向前走就是卖生活用品的了,我随便看了看,买了些火油和一套绳索回来。我有野外作业的经验,这东西以后都用的着。等一切办妥之后,我和陆景尧稍做休息,便沿着秦岭北麓的小道上了山。
  日期:2013-01-20 19:34:00
  先更一段,一会儿继续

  ===============================================================================================
  自打进山以后,我们也没心情看风景,认准了东南方向便一头扎了下去。等到天色将晚的时候,已然是身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了。陆景尧选了个背风的地方休息,我找来干柴,点起篝火,,今晚就准备在这宿营了。
  渐渐的,天色完全暗了下来。陆景尧拿出干粮,和我分着吃了,随后就一起合计明天该怎么办。目前我们还是不知道玉车沟的具体方位,但是在这个时候,想找人询问已经是不可能了。陆景尧为了让我宽心,便对我说,“唯今的办法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能不能找到玉车沟要看咱们的造化,你想多了也没用,那位司机老哥不是说,以前那伙去玉车沟的人,就是从这个方向进山的吗,咱们只要认准了东南方向,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再说了,你没发现秦岭是由西向东的走势吗,玉车沟既然是个沟,就应该是个山与山之间的断口,而且那里曾经住过土匪,估计应该有山寨之类的建筑,所以想要找到玉车沟,想必不会太难。”

  听陆景尧说完,我一琢磨,也是这么个道理,既然想多了也没用,还不如早点休息,养足了体力,明天也好继续翻山越岭,想罢,我也就不再操心了。又聊了几句,困意便袭了上来,我连打了几个哈欠,催促陆景尧赶紧睡觉。然后又从行李里翻出董爷的三净火,抓起一把,向四周撒了出去,猛然间一个半圆型的大火球从我手里飞了出去,呼地一下子,将黑夜照得的通明!随着火光暗了下去,一股特殊的异香也升腾起来,陆景尧使劲的嗅了嗅,问我:“探花,这是什么香味儿?”

  我摊着手说:“我也不知道,只听董爷说过,三净火可以避邪,撒完以后,五毒蚊蝇和蛇虫鼠蚁,都不敢靠近咱们,今晚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陆景尧听完,沉默了一会儿,叹了口气,说:“董爷一死,恐怕这三净火的配方已经无人知晓了,还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中华古术在慢慢消失。”

  这话听得我心里挺不是滋味,但又不知道如何将话题延续下去,只好佯装困得不行了,往地上一躺,懒洋洋的说:“咳,这不是咱们能左右的事,你也别多愁善感了,赶紧睡吧。”
  听我这么一说,陆景尧也不好再说什么了,和衣而卧的躺了下去,不多时便进入了梦乡。
  这一觉睡得很香,等我再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我把陆景尧叫起来,吃了些干粮,便继续赶路了。
  日期:2013-01-20 22:53:00
  后面的路相对难走一些,但并无危险,且群山吐翠,古木参天,叶影婆娑,煞是好看。行进到天将晌午的时候,一条大河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我和陆景尧在周围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摆渡的船只,正在发愁之际,正好有一位采药的山民路过,跟他一打听才知道。这条河本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寻常月份不过是一条数米宽的小河,现在正值汛期,雨量充沛,所以河面在一个月间陡然增大了许多。

  我和陆景尧急着过河,便向山民询问哪里有摆渡的船只。山民摇着头说,这里已然是地处深山,即便是附近的山民也很少来这里,若是想找船只恐怕是不大可能。不过还有一个法子过河,你们可以试试。
  我忙问:“什么法子?”
  山民向河的上游指了指,告诉我们,延河而上,大概走上十几里的山路,就有一座,不知是何年何月搭建而成的铁索桥。桥身由十几条铁索组成,上面铺有木板,那里曾经是山民进入深山的唯一通道。只可惜,大炼钢铁的时候大部分桥身被人损坏,只留下一上一下两根铁索横在两侧的山壁之间,想要过河,只能从那里走,但是要胆子够大才行。
  听山民说完,我们又问他,知不知道玉车沟和神仙疙瘩在哪。

  山民对于玉车沟的描述和那位司机大哥所说的差不多,只是听老人说起过,玉车沟原来叫麂子沟,附近的猎户有时会冒险去那里打麂子,后来麂子沟被一伙土匪占据,于是也就再也没人敢去那里了。直到现在,就连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民,也很少有人知道麂子沟的确切位置。
  至于神仙疙瘩,山民说那只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传说。据说很早以前,秦岭深处曾住着一群隐士,在这群隐士之中,只有一人得道飞升。其他隐士便将他的肉身埋葬于此,后人便称其为神仙疙瘩。不过这个神仙疙瘩到底在哪,却没有人知道。
  与山民道别的时候,他还嘱咐我们,此行一定要小心,因为过了铁索桥,便是真正的深山老林了。自从有人传言,玉车沟里有秦王古墓以后,几十年来,这里就从未缺少过盗墓的土贼,不过,在他之中,大多数人都是有去无回。只有一些命大的土贼活了下来,又不甘心空手而归,就留在山里,靠打劫其他土贼为生,这些人心黑手狠,做案之后从不留活口,所以就连附近的山民都不敢轻易进去。

  我和陆景尧向山民道了谢,又继续赶路。三个多小时之后到达铁索桥。走过去一看,好家伙,这哪是铁索桥啊,简直就是奈何桥嘛。眼前所谓的桥,距水面有十几米的高度,估计有五层楼那么高。桥下,汹涌澎湃的河水,由西向东,呼啸而过。一眼望下去,不禁让人胆寒。
  再说桥身,其实就是两条钉入山壁中的粗大索链,这两条索链,一上一下,间隔有一米五左右,想要过河,只有踩着下边那根索链,扶着上边这根索链,才能缓缓的走过去,不然的话,别无他法。
  我踩上铁索,硬着头皮向前挪了几步,桥身也随之左摇右摆的晃动起来。这一晃可不得了,由于铁索垂在两山之间,本身就有个弧度,每走一步,下面的铁索就会上下颠簸,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样,感觉脚下没根。而伴随着脚下的晃动,我的身体也会不由自主的晃动,于是带动着上面这根铁索也左右的晃动。然后,上下两根铁索的晃动频率,会通过我的身体,相互影响,于是桥身便成了毫无规则的乱抖,使行走变得异常困难,只要稍不留神,就会失足落水。

  为了平衡桥身晃动的力量,陆景尧选择从各一侧上桥,上来以后,正好和我面对面,这样一下来,我们俩个作用在铁索上的力,就可以抵消一些,桥身晃动的幅度也不是那么厉害了。不过即使是这样,想要走过铁索桥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俩只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的向对岸挪。
  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我们才行至河中央。就在这时,我一个没留神,右脚踩空,身体猛地一侧歪,半个身子便向下坠去。吓得我双手使劲抓紧上面的铁索,另一支脚猛踩下面的铁索,这才勉强把右半个身子拉了上来,可即使是这样,我背包里的手电还是滑了出去,“咚”的一声,溅起一束直上直下的浪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