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穴人脚獾》
第52节

作者: zyq周义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17 23:49
  五爷喝了口水,也没有歇会的意思,人们也实在不想让他停下。五爷嘿嘿一笑,一脸高深莫测的神情,缓缓说道:“张作霖的老班底我说句不好听的话,都是和他一起起事的‘老倒子,’玩的都是野路子。没有几个有文化的,你像汤玉麟、吴俊升、张景惠等人,骑马放枪,打家劫舍,都是行家里手,但指挥现代化部队几万人作战,个个都力不从心。
  举例来讲,你像是第一次直奉战争,张景惠率五万大军,任平汉线西路总指挥,张作相率五万人,任津浦线东路总指挥,十万大军出关,指挥失灵,乱作一锅粥,仅七天就落花流水,房倒屋塌。鉴于这次教训,张作霖授权杨宇霆整顿旧军,杨宇霆以现代军事理论为指导对奉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整个奉军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各级军官都是军校出身。第二次直奉战争,由杨宇霆任总参谋长,统一协调指挥,奉军所向披靡,很短时间就占领了北京、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南京,这时候整个长江以北均在张作霖的控制之下。”

  凌雪峰听着津津有味,眼看就要到故事高丨潮丨了,结果五爷停了下来,这叫一个着急啊,村民也不敢催他,只好等他慢慢酝酿感情。
  日期:2016-06-17 23:50
  等了大约一分钟,五爷似乎下了很大决心,继续道:“在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上,杨宇霆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老帅识字不多,不爱看公文,处理公务只是口头说说,政府的工作,又离不开公文,这几乎都由杨独擅,有些事不请示张,独自办了,大帅也不怪罪。
  张作霖于1921年任命他为东三省巡阅使署总参议的要职,兼三省兵工厂督办。杨宇霆成立科学研究会,集中研究兵工科学技术。原枪管钢均为进口,经铸造厂几十次反复试炼, 终于制出在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上与舶来品相当的锰硅合金钢材。由此,东三省兵工厂的枪管钢就由其铸造厂自行供应。燃料煤原用东北千金寨出产的煤块,品质良好,火力亦强。但该煤矿为日人所控制,改用西安八大壕煤矿产品代替。生铁原用本溪煤铁公司所生产者,后来改用大冶铁矿。自制高级钢材的范围,后来扩大到炮身钢。硝石,硫磺等原料由智利等转为使用河北、山西等各省提炼的产品。

  1922年时,杨宇霆曾以一百万元买下日本在海参崴的一个军火库,其中包括了步枪, 弹药,丨炸丨弹等。因此设计上受到日本的影响。当时枪厂的外籍技师为日本人佐藤勇之助, 是日本士官学校及炮工学校毕业。
  1925年,杨宇霆又派德藉技师赴德采购大量机器,于冬季运到,开始安装。枪,炮,钢及机器等厂,亦相继增筑,添购机器,所具规模加倍于前。并设立兵工小学及兵工学校。
  1926年至1928年,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枪,炮两厂,为初建时之7至8倍,扩建完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 枪弹41万发, 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 13式重机枪50梃。每年制造大炮150门,炮弹20余万发,甚至能生产一定数量的迫击炮,军火生产的规模之大和能力之高,光工人就达17,000名。居当时全中国的首位,环视中华无出其右。
  日期:2016-06-17 23:51
  张作霖重用杨宇霆后,依靠他的运筹帷幄与足智多谋,渐渐击败各个对手。
  从1918秦皇岛截械杨宇霆用“迂回取之”之计。智夺军火,让原本弱小的奉系,实力迅速暴涨。老杨在任期间,可谓劳苦功高,成绩突出。简单收集一下,至少包括以下“四大件”:制定田赋制度、修筑战备公路、督办兵工厂、创建东北海军。

  定田赋,钱有了;修公路,路有了;办工厂,枪有了;建海军,水路优势也有了。
  所谓高手一亮招,便知有没有。四件不多,但件件抓到了点子,捏住了要害,远虑近忧,一网打尽。
  若论治军理政和战略眼光,可算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第一人!
  杨宇霆此时年届三十,意气风发。他踌躇满志,公开宣称“能结疆帅(张作霖)之知。如诸葛亮之遇昭烈(刘备)”。把张作霖比作刘备,自比为诸葛亮,杨宇霆的人生定位与政治野心可谓昭然若揭。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的字改为“邻葛”,意为与诸葛亮为邻。

  可以说没有杨宇霆 就没有后来叱咤风云的张大帅。是杨宇霆助推张作霖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
  日期:2016-06-17 23:52
  一提到杨宇霆, 张作霖喜不自禁。他时常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夸道:‘妈那个巴子,喝了两口洋墨水就是不一样。’”
  凌雪峰看五爷唾沫横飞的讲着,就机灵地去给倒了杯茶,五爷对这孩子这表现很满意,呵呵一乐,喝了口茶,孩子做了个鬼脸。
  “杨宇霆改变了很多人的一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变革,堪当世之帅才,隔世之韩信。

  所以我说,任何时候,只要杨宇霆离开张作霖,历史上就不会有张大帅这号人物,只有杨宇霆在东北‘壮得狠啊’的时候,张大帅才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可见杨宇霆,具有有超强的洞察力,看人,基本谈一次天就够。”
  凌雪峰用双手托着自己的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五爷。五爷讲故事的声音很好听,就像凌雪峰过年时候吃过的一种粘豆包,又圆润又绵长。
  五爷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磕掉旱烟锅里的烟灰,来一句“欲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然后起身就走,惹得小伙伴们死磨硬缠,不让他离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