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两边的小商贩,慢慢的从卖烤红薯,卖老玉米,卖盗版光盘的,变成了卖些小额收藏品,或者看着“特别假”的“文物”“古董”的,那附近就有要找的收藏品市场了。
就像一个成人用品商店附近百米之内,一定有个灯光昏暗,里面的人衣着暴露,经常有人进出却不见头发少一根的“发廊”一样,。
互利互惠,或者叫寄生关系。
北京的潘家园市场不需要看小贩,为什么?潘家园市场附近的街上,有许多标着潘家园市场的路标或者路灯,生怕别人不知道这里是潘家园,到潘家园买东西的外国人很多,因此国际品牌效益十分明显。
有一本关于盗墓的畅销小说,叫《鬼吹灯》,这里引用一下这句“盗墓行话”。
我们身处的不是昏暗的墓室,周围也都是大活人,不是“粽子”,不是“僵尸”,但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几个“小鬼儿”经常出来捣乱。
下面介绍几个“出镜率”比较高的。
收藏品市场“小鬼儿”之——托儿。
这年头,干什么,都得找个“托儿”。
卖房的有房托儿,卖车的有车托儿,拍卖的也有拍托儿,连婚姻介绍所都有婚托儿。
貌似很多行业,不作假就“活不下去”。
收藏品市场里,托儿的数量也不在少数。
一次去北京报国寺市场闲逛,门口有个卖屏风的,我上午10点到那,直到下午2点出来,那卖屏风的也就一,两个问价的。
我刚刚凑过去看,就有一个人来“问价”,我看到这个人,笑了笑就走了。
这个“托儿”很失败。
因为上午有个人对这屏风感兴趣,跟卖家谈价的时候,也是这个人上来问价。
我一直有这么个想法:需要“托儿”的东西,不一定是假东西,但是一定不是好东西,或者说,性价比很低。
真正好的东西,不需要“托儿”。
你什么时候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打广告”?
“我们发的电,又猛又劲。我们的自来水,又香又甜。”没有吧。
下面介绍一种“专业托儿”,之所以说其“专业”,因为很多人都上过他们的“当”,而且至今被蒙在鼓里。
这种“托儿”,主要出现在“散摊”或者“地摊”。
一个摊位左右两边的摊位全是“托儿”。这三个摊位有一定距离。
在大型市场外的摊位,属于看见城管,撒腿就跑那种(不过我见过城管车和相关人员就在小贩旁边,小贩还在叫卖,根本无视城管,而我们的城管同志也“失明”了,仿佛看不到满街的无证商贩),所以当然没有租金。中间这个摊位,是“本主”,收购旧版人民币,两边的都是“托儿”摊,也收购旧版人民币。
假设你有张旧版人民币,想往出卖,第一个询问的是“托儿”摊。
“托儿”摊有个特点,就是基本上看到什么都说是“假货”。而且“托儿”特别能说,看见你不懂这个,就玩命“忽悠”,什么纸张透性不好呀,底纹不清晰呀,总之,说一堆比较专业的名词,让你相信手上这张纸币,是假的。
等你慢慢相信了,就是“上钩”了,“托儿”会告诉你,这个纸币他不会要。(当然不要了,好不容易让你相信自己的真货成假货了,他再收,这不马上“露馅”了嘛。)
当你正“心灰意冷”,要离开的时候,“托儿”会“好心”的告诉你,让你去其他摊位问问,应该有“不识货”的,可能能“蒙混”过去。
来市场卖东西的,当然是想把东西卖掉。
于是你又来到不远处的另一个摊位问价,这个“摊位”就是“本主”,你此时已经认为自己的纸币是“假货”,所以开价比较低。
“本主”摊位可能已经接到“托儿”的短信或者“暗号”,一看纸币是真的,就开始放心的“压价”。
“本主”摊位不担心你不卖,为什么?
你如果不卖给他,就得去问下一个摊位,下一个摊位还是“托儿”摊,还会“十分专业”的告诉你,你的纸币是“假货”。
你想来想去,好像只有一家老板“眼拙”“不识货”,只能便宜卖给他,总比“砸手里”好。
于是,将手里的旧版人民币,低价卖给了“眼拙”的摊主。还得暗自庆幸自己找了个“冤大头”。
其实这个摊主把这张纸币转手就能以几倍的价格卖出,三个人再分钱。
我就遇见过这么个“做局”的。
我有一个“发小”,常听我说收藏品市场很好玩,就让我带他去见识一下。
我拿到收藏品市场的纸币,被摊主一看就说是“假货”,我非常肯定这张是真的,于是很“专业”的和摊主理论。(那时候血气方刚,觉得自己会点东西就很牛了,也是为了向朋友显示出自己的能耐,现在接触东西多了,这种事我绝对不会再干了,谁知道旁边有没有黑社会的人“看场子”,我砸人家饭碗,人家能让我好过吗。)
摊主一看我懂这个,直到“蒙”不到钱,亮出底牌“我们这没现金,东西收不了。”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哥们儿,你哪凉快哪呆着去吧,别在这搅合。
后来晚上,我跟“发小”在拉面馆看见了他们几个,我冲他们笑了笑,他们也笑了笑。
唉,其实大家都不容易。
日期:2009-10-24 10:25:19
第六节 鬼吹灯(二)
上一节介绍了“托儿”,这节将有另一个小鬼登场。
收藏品市场小鬼之——水分。
这个年头,什么东西,都有水分。
这里的水分和注水猪肉的水分不一样,收藏品市场的水分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利益空间”。说明白点就叫“坑你没商量”。
“明白人”与“明白人”之间谈价格,其中“利益空间”叫“缝”,因为利润很少。
“明白人”与“糊涂人”之间的价格,其“利益空间”就叫“水分”。懂行的人将“便宜货”高价卖给不懂行的人,或者低价收购不懂行的人手里的高价货。
很多收藏品市场,,当你对一样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前去老板那问价,老板总会很热情地来一句:您说多少?
OK,我说个价,看着东西挺精致,300元?
得了,交个朋友,这个卖您了,我给您包上。
(为什么卖了?因为赚了呗。)
那我要说30元呢?
30?这个给不了您,我连收东西的时候都比这价贵。
(为什么不卖了?因为赔了或者赚的少。注意,几乎所有低价值东西全部是批量制作的,但是每个玩这个都用“收”这个字,其实我认为用进货的“进”比较合适。)
2008年之前,去逛潘家园旧货市场,最好的时间是1月份。
那里摊位的老板都赶着回老家过年,因此很多东西都低价卖。
有多便宜呢?
举个例子。
2007年8月份,我和朋友在潘家园看到一个做工精美的玉佩,玉佩上刻着一条龙,因为本人属龙,所以特别想买这块玉佩。
一问价,400。
老板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这个玉是和田玉,而且是全手工制作,物超所值,等等等等。
当时我没买,说实话,我心动了,我真想买,只是兜里没那么多钱了,还没吃饭呢,我那些朋友也都属于“兜比脸干净”那一系的。
到了2008年年初,元旦刚过,当我再次踏上潘家园这片土地的时候,“减价促销”着实让我兴奋了一把。
没有“跳楼价”“放血价”这样“醒目”的标志。
有的是“五元一件”“十元一件”这样更振奋人心的牌子。
我看到,喜爱的那件龙玉佩,躺在“十元一件”的“大坑”里。
龙玉佩仿佛痛苦的望着我,估计在说:救我吧,你要不救,过几天我就“五元一件”了。
我买了之后,觉得就算10元钱,老板可能也赚着呢。
后来,我认为将收藏品市场的利益成为“水分”,不合适,太低估其“利益量”了,我以后就称之为“小河”——水分太多。
再提一句,为什么前面说2008年之前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