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自己来说北京的落后——从吃开始》
第18节

作者: 咕咚法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次去广州学习。一般对我们这些人而言,学习者,深的听不懂,浅的没心思听,惟学习之余的游览比较有情节。广州方面的招待也很尽心尽力,比人家来北京我们的招待好的不知多少,这多少是造成外地人讨厌北京人的原因。
  广州人早餐人家叫早茶,我们当时按钟点来到餐厅,吃饭永远比开会准时。服务员先上汤,大家10人一桌,每人一碗,汤匙空了,撤下;主人照顾北方人,上了花卷,一人一个,盘子空了,撤下盘子;小菜几种,量很小,一人一筷子,没了,碟子撤下;鸡蛋也是一个人一个,还有饺子,也是一人一个,之后撤下的不光是餐具了,人也陆续撤了。当服务员再次上汤的时候,桌子周围已经空了,人都撤光了。餐厅的服务员、厨师、经理惊恐看着眼前的一切,傻眼了。于是,在学习中间,餐厅经理特意来征求对饮食的意见,大家都表示满意。餐厅经理不解地问:那为什么早餐的品种还有上全三分之一,大家就都走了?这时走南闯北的会议组织者出来解释了:在北京,早餐一般就一干,一稀,一咸菜,早餐一刻钟就结束了。餐厅经理好是疑惑,在广州的早茶,也就是北方的早餐,最少也要吃半个小时,汤起码要三种。

  北京人的夜生活在中国各大城市里怎么排也算少的,上海是夜上海,广州人更是夜猫子,秦淮的夜晚总是灯火阑珊,哈尔滨都有不夜城的说法,只是天津和北京差不多,很早都睡了。这和北京长时间成为政治中心有关,政治中心就要强化治安,过去的北京夜晚宵禁成为一种习惯,至今半夜出行检查证件也是很平常的事情。百姓们其实最不愿意被打扰,晚上出门怕招惹麻烦,在家还是睡了的塌实,现在有了电视还勉强能支起顺民们的眼睛,多熬一会儿。

  北京人的生活节奏就是悠闲,不着急讨生计,因为大宅门的余惠就能养人;也不用心向上钻营,因为见的大人物多了,知道的宦海沉浮也多了,对锦衣显贵也不是很羡慕。懒散、逍遥、玩世不恭成为多数北京人的主旋律,于是练就了爱说大话和尖损刻薄的语言风格,这个风格不单在百姓中蔓延,现在已经传染给了北京的主流煤体,电视、广播了。但,这是北京语言的外表,在这过分渲染、夸张的外表下,留意的人能感觉出北京人对善恶、爱恨界线把握的准确。

  既然北京人没有什么夜生活理应早晨起的早的,由于上面所说的性格使然,早晨起的依旧很晚,不到不起床就要大难临头的时刻是不能离开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自己调侃自己的一句话:
  进屋找床,出屋找鞋。
  还好,北京人一般有吃早饭的习惯,只是时间紧张,被称之为早晨的战争。
  战争的第一阶段:上厕所。现在购买100平方米以上住房人基本都有两个卫生间了。在过去,一个家庭住在一个卫生间的单元房里晨厕是家庭内战;住在桶子楼里,一层楼一个公厕的晨厕是邻里间的边境冲突;住在胡同里一条胡同一个公共厕所的晨厕则是区域性局部战争。这时的人们各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形象猥琐,跺着脚,夹着裆,在地上转悠、等待。

  好在这战争的第一阶段不但不会造成伤亡,反而过后人们的精神抖擞了起来,也宣告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战争的第二阶段:洗漱。北京缺水,也缺供水设施,虽说北京的自来水公司在民国初年就设立了,但它永远落后。地下管线时常出问题,水压经常不足,下水系统更成了地下文物,据说明朝铺设的排水系统在不少胡同里还发挥着功效。居住单元房的人自然要好些,你刷牙,我洗脸分开进行,基本不发生摩擦,属于各自为战类型;大杂院就火花不断了,往往在水龙头下有洗脸的人,上面漱口水就下来了;为了避免战火,技术高超的人要左手刷牙,右手用毛巾擦脸,这是和谐的典范了。

  经过战争第二阶段以后,北京基本算是人了,面貌一新,衣着也整齐了。
  战争的第三阶段:早餐。这是整个战役的高丨潮丨,也是决战时刻,硝烟开始弥漫。
  我比较同意这样的观点:北京人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早餐的,即便是吃早饭也是处于温饱与食品短缺线之间的水平上。北京人的早餐不是享受而是挣扎,用军事术语讲属于防御阶段,北京人时刻为将要丢失的早餐进行着背水一战。这一战唯一的武器不是金钱,不是时间,不是营养学的知识,而是回忆。只要北京人有一天记忆出现缺损,最先丢失的一定是早餐,从而早餐就从北京人的词典中消失。这一天,真的不是很远。

  曾经北京人的早餐有著名的13绝,即驴打滚、艾窝窝、糖卷果、姜汁排叉儿、奶油炸糕、蜜麻花、油茶、萨其马、豆汁、焦圈、糖火烧、豆馅烧饼、豌豆黄。但现在对于大多数北京人已经无心享受了,豆汁被酸奶替代了,那些甜的食品基本被人们遗弃,再加上上述食品家里无法制作,外边的商贩黑了心的赚钱,名声日下,让许多人止步。

  然而,危机有多大,机会就有多大。
  在古老的北京昏睡的时候,随着外来人口的进入,外来早餐敲开了北京大门,广东早茶来了,虾饺、咸粽子、鱼片粥、米粉之类登场了;而海龟人士,带来的不光是领带西装,还有咖啡、红茶、面包、蛋糕、意大利面、煎蛋、培根三明治、巧克力松糕,一些是模是样的外企白领,习惯于早晨提着手提电脑到星巴克找一个靠窗的座位,喝一口提神醒脑的黑咖啡,就一块夹着生菜火腿的三明治,这是她投入一天工作前最惬意的时候,也是她潜移默化地引领着本土小资们的浪漫的开始。

  这就是北京,一个千年的故都。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地方被帝王们选择做了都城,大兴土木,精心营造,终于成就了辉煌,但伴随着新的王朝兴起,一把火就把它烧回了原来的样子,只多了些颓垣残壁和落日下千年不蜕的血光。惟独北京,经历磨难,生机不减的原因在于
  ——容忍独我的衰亡,容忍泛他的生长。
  这是战争,但不是生与死的争斗,是吐故纳新的竞技。进入这个城市的人你可以有外来感,但你的孩子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北京人;如果你的孩子出生在北京,他更可以说:我是老北京。而作为外来人的父母也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孩子忘记祖籍而懊悔,因为,对于这些父母来讲,这是胜利的宣告,是进军、是前进。
  北京的早餐是因为记忆被保留下来的,请别担心北京人会失去记忆,在忙也忘不了,这早晨的饭。
  父母早晨实在没时间为孩子准备早餐了,会给孩子几块钱,让孩子自己在路上买点什么吃。淘气的孩子总是留下来,买别的了,买书的肯定不是买要紧的书,要紧的书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家里要,一般是日本连环画,口袋小说,还有网游点卡,买烟抽的一定也有。看见了吧,早餐和文化建设联系的多么紧密。为了让孩子不至于逃避早餐和上学路上的安全,家长很多护送孩子上学,于路上在干净点(一般选择北京人开的)小吃店,吃点包子、油饼、油条、豆浆、炒肝,还是很有北京特点的,也有新派的家长带孩子去永和大王、老家肉饼、马兰拉面、肯德基、麦当劳名店吃早餐的,一般认为有点奢侈了。

  而妈妈亲自给自己孩子做早餐的则存在悲喜两重天的先决环境:喜的环境,孩子有个非常勤快妈妈,起的早,能保证制作出有营养、有口味及有母爱的早餐,这样的母亲在北京越来越少了;另一种,悲的环境,妈妈失业了,下岗了,只有用操劳家务来打发母亲无聊的剩余时光,这样的妈妈越来越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