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自己来说北京的落后——从吃开始》
第25节作者:
咕咚法师 咱们先说和尚吃肉,就是法师的那些兄弟们是怎么吃肉的,当然也是师傅教的。和尚不是禁止吃肉吗?咳,禅宗没那么大的讲究,鲁智深、济公不都吃肉吗。当然不能大大方方的吃了,怎么也得避讳一点,要采取点措施,这里还有个“僧多肉少”的问题呢。先说肉,肉哪来的,除了有相好的送没有来处,一般是在山里抓的野兔子之类的小动物。炖肉的调料,除了有相好的送没地方弄,化缘估计化不来大料、桂皮之类的东西。你都成和尚了就不能凑合点吗,山上挖点中草药,什么枸杞、白芷、桂花、丁香、砂仁、蘑菇、野花椒、野山椒等等不就齐了,酱油、盐这个一定有的了。炖肉出香味呀,让别人闻见怎么是好,准备一个小坛子,把切好的肉块、调料和水放进去,把口封严实了。这是在半天前要准备好了的,坛子里的肉借此也淹一下,等到晚上,来到经堂,和尚打坐,把那个小坛子吊在蜡烛上,点着蜡烛,蜡烛的小火苗烧在坛子底部,这就开始炖肉啦。和尚呢,颂经呀,敲木鱼呀,也就是干和尚应该干的事,生活工作两不误。坛子子里的肉在蜡烛苗的微火中炖着,坛子封的很严实,象个小高压锅是不。一根蜡烛烧没了再换一支,蜡烛多了去了,都是香客们送的,用不完的,和尚不时用绳子控制着坛子的高度,让坛子底部始终处在蜡烛苗接触的到的位置。什么时候能熟呀?着什么急呀,和尚不急俗人急,你以为和尚吃口肉容易呀。这就是在寺院里渊源流传的非常著名的——灯芯肉!和尚是坐班的,一个夜班下来,把小坛子揣在怀里走了,回到宿舍继续用蜡烛炖,自己先睡睡了,起来后,找个没人的地方启封、享受了。
刚才看了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就有关华南虎照片问题的答记者问,心里突然不是滋味起来,本来想放下这个关于吃的题目,写个有关老虎的东西,后来一想,已经承诺了,还是要写完吧。
其实真正好吃的东西,其实真正的宝贝都不在高堂金殿里,而是在民间。那些在高堂金殿里的珍馐奇宝原本是在土屋草舍里的,只是有一天被高堂金殿里的人发现了,掠夺了过去,又在外表装点了些流光异彩,变得神圣了起来。非常遗憾的是,那外表的流光异彩并没有给这些东西带来任何内在的提升,反而使之虚伪起来,堕落起来,肮脏起来,丑陋起来。更可怕的是,当这些高堂金殿随着这里的主人的死亡而倒塌,这些原本来自土屋草舍的东西并没有随同他高贵的主子一同被埋葬,却被残存下来的那些忠实的仆人们又带回了人间,这些已经腐朽了东西不但没有还原它们曾经在人间时候的那些纯粹,反而带着墓穴里的霉烂气味,污染我们的环境,戕害我们的肌体,毒害我们的孩子,摧毁我们的道德,麻丨醉丨我们的精神,使我们的语言一天比一天的虚伪起来;使我们的肉体一天比一天臃肿起来;我们的精神一天比一天萎缩起来。
——得,早晚非把法师逼成愤青不可。
工地里的农民工很少吃红烧肉或炖肉,只是在春节不让回家,工头才开恩吃一次,法师曾看过他们吃红烧肉的样子,真香,真投入!估计在吃这碗肉的时候已把节日不能和亲人团聚的乡愁,忘了,对于他们,此时此刻即便这是短暂的忘记,那也是难得的幸福。城里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样吃饭的,眼睛都看直了。他吃完,看见专注看着他吃饭的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在家里没吃过红烧肉吗?”孩子好奇地问。
“吃过,怎么没吃过。”
“一定没这里做的好吃,要不你怎么这么爱吃,多胖的肉呀,我从不吃胖肉。”
“那是没做好,做好了,肥肉也香,这儿的红烧肉不好吃,和俺家的差远了。你要是吃俺家的红烧肉,一定喜欢吃。”
“你们家的和这里的什么区别?不都是胖肉吗。”
“俺们家到了过年一定杀头猪。猪是自己养的,是为自己吃的,不是为卖的,喂的都是粮食做的饲料。现在粮食卖不出钱,多了就喂猪了,猪也卖不出钱,就自己吃了。红烧肉用猪肋骨上的肉,就是五花肉。什么是五花肉,就是一层肥的一层瘦的,起码五层以上,就叫五花肉。一定要有肉皮,要连皮带肉。把皮上的毛去干净。现在城里商贩都用融化了的沥青去猪毛,有毒的。俺们用火燎、开水烫、刀子刮去毛,很干净。收拾干净了,把猪肉切成麻将块大小。俺们农村做饭用柴火、生铁锅,城里用天然气和不锈钢锅做不出那味儿。灶火先用秫秸点着,大火,放油,把红塘放里边炒,炒的煳点没关系,炒的有点发黑了,放进猪肉,放进葱姜蒜,再炒,再放进酱油、盐,加水和八角、桂皮一些东西。其实这些和城里人做法差不多,就是用的火和锅不同。关键是火,俺们一般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才吃红烧肉,俺娘一般中午就做了。锅里东西都放齐了,该换火了。刚才的秫秸火太旺,不行,俺们家柴堆里总有几个老树根,最好的是枣树根。这个时候把一整根枣树根放进灶里,不用劈开,就整个放进去。枣木很硬,枣树根更硬,很耐烧,也不起大火苗,老是小火,锅总是微微开着,冒着小泡。就这样,从中午一直炖到晚上,全家人都到齐了。这个时候,那根枣树根已经成灰了,都烧尽了,是白色的灰,黑的是碳,说明还没有烧尽。一定要等整个枣树根都烧成白灰,肉才能烂。
这时,用大碗盛了,肉是彤红彤红的,光亮光亮的,已经烂熟了,瘦的不干不柴,肥的不腻人。吃起来有柴火的味道,稍微有点烟火的碳木香味。哎呀,好吃极了。”
小孩似乎被感染了,用力咽了口口水:“那,那你特想吃吧?”
“前天俺娘电话里还说,家里还有棵枣树根给俺留着呢,等俺回来用,现在枣树根可不好挖了,大枣树都不允许砍了……”
小孩着急地说:“那你还不赶快回去。”
“不可能,不可能,这里看俺们跟看贼似的,根本走不了。”他站起身,拿起碗,头也不回地走了,不一会儿就消失在那一大群民工当中了,小孩使劲用眼睛跟踪,还是让他消失掉了。
小孩不服地说:“谁稀罕你们家的破红烧肉,我就是不爱吃胖肉,你真谗,我都看见你流哈喇子了,没出息,谗猫。”一溜烟,小孩也跑掉了。
旁边的法师依然没动,他想叫住那孩子,想告送那孩子:那晶莹的液体不是从嘴里流出的,是从眼眶里,是泪。
日期:2007-12-10 10:21:00
一只整狗,宰杀,洗干净,剁成大块,一块有三四斤样子,放到锅里,加足水,整块姜放8块,丛整根的放8棵,干辣椒来两把,整辫子的蒜放进去,一把盐,半瓶子酱油,半瓶子白酒,照半天炖……
日期:2008-1-10 9:28:50
寻找鱼香肉丝中的鱼影香踪
现实世界中没有不一定在其他地方找不到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往往会借助许多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充实其本身的内涵,中医里许多概念性的东西就由此产生出来的,在当今实验主义彻底打倒了经验主义的背景下,许多人就开始叫嚣我们的这些传统属于伪科学。我们说“心想事成”,他们说“心”不是用来思考“事”的;我们说“酒壮怂人胆”,他们说“胆”与“勇敢”无关,这种诘难不光在中医上,由于食药同源的关系,也或多或少殃及到了烹饪上来。
要说在全世界流传甚广,也最有代表性的四川家常菜,非鱼香肉丝莫属。然而许多吃过鱼香肉丝的人都有一个疑问,鱼香肉丝中的鱼呢?怎么找不到呢?世上许多疑问都在人的心中,但谁也不问出来,一是怕问出来让旁人以为自己不懂而招致笑话;二是怕导致对方由于也不懂而招致尴尬;三是一种处事哲学在作怪,即明白的不告诉别人,不明白的继续“装”糊涂。说实话,谁也不可能从这道菜中找到鱼的踪迹,因为根本就没放鱼,你去问一个川菜大厨,他会斩钉截铁地告送你,师傅就这么叫的,也是这么教的。就像中医中说的经络,谁也没见过,就是把人捣成肉酱也只是见到皮、骨、筋、肠子和血管等等,找不到经络的影子。但学中医或懂点中医的人都确信确实有,大概也是师傅这么教的吧。据说还有人通过什么特殊的方法拍摄到了人体经络的影像,要法师看简直就是说梦话,人体中如此重大的发现,那若贝尔医学生物学奖还不早就被他拿走了?但是没有,没可能本身就没有的事。
麻烦的是天下有许多不懂事的孩子,比我们大人好奇、好问、多事,也还没有成人那么顾及面子,吃完香辣的鱼香肉丝后在大庭广众下问妈妈:鱼香肉丝里怎么没有鱼呀?妈妈很是聪明,迅速地反应到了问题的尖锐性和敏感性,也立刻转移了出去:这菜辣,妈妈没吃,问老爷去。
老爷就是妈妈的爸爸,不是过去大户人家张口闭口称呼主人用的那个老爷,也由于老爷这一称呼用的太烂,比少爷的社会形象好点有限,是比较招骂的,“他老爷的”算是比较温和地向隔辈长辈不敬的问候。老爷一般没有姥姥勤劳可爱,公众形象比较好吃懒做,故此对吃喝还是有一些心得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