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地》
第37节

作者: 刘震,李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山里过的这些年月让他明白,过多的人马有时也会变成累赘,搞不好会吃大亏。因此在经过一番讨论后,大伙把冷山抗日军的总人数定在了二百人上下。一来不会对给养造成太大压力。毕竟冷山的鬼子力量还是十分强大,抗日军还不能说是鬼子的真正对手。万一把鬼子打烦了,把大山一封,队伍人多那垮的几率也大。虽然冷山宗院联盟会解决给养,可送不进大山那也是白话。所以二百人刚刚好。二来,目前山里累积的武器与弹药并不是多得可以让二百人的队伍可劲地用。加上还得支援冷山自卫团一部分枪支弹药,余下的也只能武装二百人左右。当然,这武器弹药的问题,陈癞子他们倒不是太放在心上。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只要这冷山的鬼子兵跟伪军没死光,那这些家伙就有出处。更加不要说冷山地处三省交通要地,交通方便得厉害。不用大伙出山,光在这山中便有无数条通往其他两省的道路。冷山的鬼子不好搞了,就换一省。东一闷棍西一黑枪的,这枪支弹药倒好搞得很。

  定下调子的冷山抗日军们开始为扩招人手的事忙活了起来。首先得把山里所有的枪支弹药重新统计一遍。这一统计,着实让抗日军的几个把头乐了好几天。整个抗日军手里居然掌握了近四百条长枪,这还不包括先前支援自卫团的四十条长枪。如果算上那六挺没人喜欢用的歪把子机枪跟十门掷弹筒,这火力足足比得上国军一个正规营了。而弹药方面也十分充足,光那被大伙称为小炮弹的手雷都有五百余枚,更不用提那没人愿意数,堆得跟座小山似的子丨弹丨了。老油条粗粗估计了一下,这里至少得有五万发子丨弹丨。分摊下来,每条枪最少都能分到一百二三十发呢。足够打一场大的战斗了。


匪地 二十一(3)

  面对如此富足的家什,几个把头商量开了。就先前敲定下招收的人数,这枪只要留下二百二十条就够了,余下的都给自卫团送去,好歹也是冷山自己人的武装,总不能人家拿着刀跟鬼子拼命,自己家里多余的枪却在睡大觉吧。虽说陈癞子他们是靠打劫起的家,可有一个道理大伙都明白:只有等冷山人手头的力量真正强大了,这才有可能完全跟鬼子对抗。不然,鬼子一天不被赶出冷山,大伙就一天不能光明正大地在冷山走动。大山里虽好,可没人愿意一生都待在山里头。再说了,这冷山抗日军好歹也算是正式国军方面的人,领导冷山抗日打鬼子也是分内的事情。这日后等国军打到冷山,凭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到那时只要举旗一呼,不说一呼百应,至少也不会比其他后发展的武装差。要知道,他们可多多少少会领冷山抗日军的情。只怕到时候,把头们的肩膀上便不再是眼前这点东西了。

  在对子丨弹丨的处理上,陈癞子倒是留了一手。长时间使用枪支后,陈癞子掌握了一条规律:这枪再好再多,没了子丨弹丨也是摆设。所以他建议给自己多留下一些。支援给自卫团的弹药也就照每支六十发算,多了一颗也不给。二十发给那些兄弟练枪,四十发用来打鬼子。要是这班人用完了四十发子丨弹丨都没法子从鬼子身上找到补给的话,那也不用玩枪了,干脆回家抱婆娘的臭脚算啦。想当初,土匪们不也是靠着鬼子发财起家的嘛。此事由陈癞子一锤定音。最后在那六挺机枪的去向上,老油条倒是给大伙提了个醒。照开始几个把头的意思,那狗屁玩意又重又浪费子丨弹丨,干脆给人算了,反正留在山里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这话一出,老油条便跳了出来,坚决反对。说这个事,几个把头最好从新考虑一下。要知道这机枪可不是他们几个想的那样无用。虽然笨了点,这子丨弹丨也费得快,可这东西好处大着呢。在山里作战并不是它们的特长。真要是在山外空地,那作用就大了去了。尤其是把这东西用好后,那火力不会比小炮差太远。要知道,空地里,这小炮就是专门为了对付机枪这玩意造的。

  对于老油条的话,几个把头都还是听得进的。当下便决定把这六挺机枪留下,但也要求老油条得把这东西怎么使好的方法教会大伙。一切商定后,几个把头也都满心壮志各忙各的事情。
  只有陈二没有其他人的心情。对这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把头来讲,他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自从杀鬼子给安师傅报仇开始,这光阴一下子便过去了近两年时间。这数百个日日夜夜,他可以说是无时无刻不怀念着安师傅他老人家。随着干上土匪后,鬼子兵越杀越多,遇上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老杆子死后,原本已经有所恢复的他重新变得沉默了起来。有时候,一连好几天,他都没开口说过话。更不要说有笑容在他脸上出现了。陈二的表现大伙全看在眼里。陈癞子也不时地找他聊过话,可全没作用。这也难怪,山寨里的全是爷们,在这方面糙得厉害。对这种事,没经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好在这小子只是变得严肃沉默而已,并没发现其他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慢慢的大伙对陈二也就不再太放到心里去了。其实他们都不知道,陈二这心里苦啊。一个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不但过早地失去了宝贵的亲情,同时也正承受着太多的血腥对他原本就没完全成熟的心灵的吞噬。加上陈二幼年的经历,让他不喜欢也不知道该怎么找人述说心里的苦闷。时间一长,也就很自然把自己的心灵封闭到了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


匪地 二十一(4)

  山寨里的一切安排妥当后,风标领人开始往山外运送枪支弹药。由于这批军火的数量过多,加上这柳湾事件后,鬼子对冷山一带加强了巡逻与守备,所以只能分批少量往风林谷运。这也多亏了宗院联盟的大力支持,好歹算是有惊无险地把这批军火运到了自卫团手上。当风标押着最后一批军火赶到风林谷时,整个风林谷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放眼望去,整个山谷热火朝天。说句大话,冷山地区最精锐的力量都集中在了这里。一山谷近千号人马,全是来自冷山各院各村的精壮汉子。先不说去试试身手,单用眼这么一扫,也能肯定这里个个都是练武的一把好手。现在的风林谷其实该叫武林谷了。光凭这千余号身手敏捷的汉子,只要把他们全部武装并训练好,那战斗力绝对强悍。至于会强悍到什么地步,谁都说不好。反正当时就把风标看花了眼,看动了心。要不是冷山抗日军目前只能扩大到二百来人的话,风标能把这一谷的汉子统统一网打尽。

  风标早就听人说过鬼子兵拼刺刀厉害,白刃战时老占上风,可他一直不信。后来从老油条口里也得到过证实,风标这才上了点心,可心里老不乐意。在他看来,那是鬼子兵运气好,没遇上过全由冷山汉子组成的队伍。不然,准不会有那样的话传出来。因此,当他看到这上千号由武术高手组成的人马时,风标在脑海里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个话题。同时也在心里思量着,要是有朝一日,能把由这谷里的人马组成的队伍拉到战场上硬碰硬地跟鬼子干上几场白刃战的话,那不知道会流传出什么话来。反正鬼子白刃战厉害这种话一定是没有人说了。

  对于冷山抗日军的三号首领的大驾光临,自卫团的团长蒋孝仁及这山谷里所有的冷山汉子都异常开心。要知道,这冷山抗日军打鬼子的故事可流传甚远,而且到了近似神话的地步。所以对一直在心里敬重的神话般的人物们的领头人更是另眼相看。一阵客气到了极点的寒暄中,风标领着手下跟最后一批军火进入了山谷深处。
  榜样的号召力是无穷的。这一条对时下的冷山抗日军依然有效。早在抗日军放出要招人手的话的第一时间,这集中了冷山精华的风林谷便闹腾开了。所有的汉子都希望自己能被抗日军挑中。可这山谷里人太多,而抗日军要招的人又太少,差不多达到了十选一的地步。大家的心思也跟着活动了起来。有沾亲带故想往里挤的,也有四处活动找机会拼命表现的。总之是各有各法,人有人路。这场面可是把风标给乐坏了。虽说在山里便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可也没想到会火爆到这个地步。好在朱五支了招,让这一谷的人分组比试一番。挑中间最好的一百余号留下。余下的也不能一口全回了,得给大家留点念想。这打鬼子可是有风险的,只要打仗就会死人的。所以得时刻保证抗日军能得到最好的兵员补充。给落选的人留念想也是从这里考虑。也是因为朱五这个主意,风标在风林谷足足多待了四天。也是这个缘故,他见到了他这一生中唯一一个欠着恩情却一直找不着报恩地方的人。


匪地 二十二(1)

  风标在风林谷待的前三天是既舒坦又清闲,每天好吃好喝好招待的。这舒服的日子让这群冷山土匪们有了乐不思蜀的感觉,也让风标开始期盼起鬼子被打跑后的日子。这情形到了第四天,眼看挑选快接近尾声时,被一行匆匆从远方赶来的外地人给打破了。
  对于这突然出现在风林谷的近四十名外乡人,风标产生了强烈的不满。风林谷是什么地方,大家都清楚。这里的重要性对整个冷山而言是毋庸置疑的。怎么能这么随随便便地就轻易让一众外乡人进入呢?难道这蒋孝仁就这般不知轻重吗?出于对日后兵源补充点的安全,更是出于对整个冷山日后前景的担忧,风标在得到手下传递的消息后,便匆匆赶往蒋孝仁团部所在的山洞。在风标看来,外乡人根本不值得信任。他可不想冷山自卫团吃亏上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冷山抗日军兵员的招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