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够了!都停手!全死透了,你们就省点力气吧!”冲进院子的李询面对这样的惨景,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叫住那些正捅得起劲的冷山汉子。说句实话,这种场面让李询心里暗暗发冷。战斗场面他李询也没少见识过。在参加革命后,他便在部队上待过一段很长的时间。说到战斗规模与激烈程度比这场面大的他李询也见识过几回。战后那敌人与自己战友的尸体铺满战场的场景至今仍留在他脑海中。可像抗日军这般作战方式,他还是第一回看见。虽然这场面小,但对他心灵的冲击远远胜过他所见到的任何一次战斗场面。不,这已经不能称之为战斗了,简直要用屠杀来形容。尤其是那刺刀不断捅进又抽出,然后再次捅进的场面,足以让任何见过这一幕的人永生难忘。能把这事做得如此干净利落、又从容自然的队伍他李询还是第一次见到。可见这伙人对鬼子痛恨到了何等地步,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了冷山人骨子里所拥有的血性跟匪气。屠杀鬼子兵与伪军的冷山汉子跟李询脑子里平常接触时留下的形象差距是那么的大,这群平日里与他有说有笑,对他敬重有加的血性汉子为何在战斗中会有如此兽性张扬的表现呢,这个问题让李询把自己给问住了。
听到李询的喊叫声,抗日军的汉子们纷纷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相互对视了一眼嘿嘿地笑了起来。对啊,死也死透了,再捅也没什么意思。何况李哥也发了话,好歹得给人李哥一面子,平日里李哥对大伙可都不错,总不能让人下不了台。
停手的汉子们开始各自照事先说好的,在这据点里忙碌了起来。等陈二背着步枪慢慢走进据点时,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开始从房间里往外搬物件。见到陈二进了院子,纷纷笑着冲自己的把头打起招呼。陈二一边笑着回应,一边放步走到了李询身边:“李哥,情况咋样,没兄弟受伤吧?”
“没有,这鬼子跟伪军手里都没有家伙,兄弟们受的哪门子的伤啊。现在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清扫现场。时间拖久了,我担心会有变化。“
“行,你在这里歇着,我去招呼兄弟们。”
说完,陈二冲四周看了看,对正边笑边搬东西的兄弟们嚷了几声:“大伙都加紧点,赶紧清理。一会咱就得往山里撤,除了枪跟子丨弹丨,就捞点值钱的玩意。不然一会儿还要费劲扛。”
听了陈二的叫嚷,众人加快了手里的动作。说句实话,这头湾据点也确实没什么油水。除了一挺机枪还让陈二看得上眼外,其他的都不值一提。一切清扫完后,陈二开始领着俩人照抗日军一贯手法对头湾据点布置起来。说到这事,李询还对陈二提出过不同意见,说这类事还是不要坚持的好,虽然对敌人有一定的恐吓作用,可毕竟有点不人道。对李询的话,陈二打心里并不同意,可当着众人的面并没开口反驳李询。李询对自己好,这点陈二知道,所以他不想让李询在兄弟们面前下不了台。只好打发李询先领着大伙扛着战利品往山里撤,自己再动手布置残局。
头湾据点出事的消息传到瑶湾县城迟田浩二耳里时,已经是第二天中午时分的事了。头湾偏僻的位置是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要不是因为送补给,天晓得这事会什么时候被发现。这一事件也给迟田提了个醒,无视兵力短缺,一味地拉长守备线的后果有多么严重。
匪地 三十一(4)
明明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可迟田仍然毫无办法。瑶湾西部大山中的锑矿对他太有吸引力了。事情出也就出了,现在并不是后悔的时候。首先他得搞清楚这事是何人所为,如何才能把此事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压缩到他迟田能承担的范围并尽快想出好的对策,阻止事态朝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还有迟田最上心也是最担心的事,他的老同学正在前往瑶湾的路上,用不了多少日子,这山区的矿藏是否有开采价值便能水落石出。在这期间,一定要想尽所有办法,让瑶湾恢复到以前的平静。只要矿的事有了结果,那对他本人来讲就是天大喜讯。升官发财,调离瑶湾。头痛的事就交给下任的守备官去干吧。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头湾的惨状仍然给迟田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冷山抗日军的一贯手段,他也早有耳闻。可耳闻与眼见毕竟是两回事。尤其这事还发生到了自己头上,这感官上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二十四具几乎被捅成筛子的无头尸体,整齐地挂在了据点的木板墙上。被砍下的脑壳也堆放在了门前的桌面上。这场面加上时大时小的血腥味,把整个据点用地狱来形容都不为过。
迟田被眼前的景象气得整个脸都变了形,当场就抽出指挥刀砍在了大门上,满嘴“八嘎!八嘎”骂个没完没了。他不但是在咒骂制造这一事件的冷山抗日军,更多的是在咒骂冷山现任守备长官村上武雄那个混蛋。虽说瑶湾挨着冷山,可也隔着数不清的大山。照道理说,这冷山抗日军不会轻易离开富足的冷山,转而光顾这贫瘠的瑶湾西部山区。这里面唯一的解释便是那个该死的狡猾的村上做的“好事”。在无法完全消灭掉冷山抗日军的情况下,这该死的村上为了不让冷山抗日军留在冷山继续给他找麻烦,一定采用了该死的祸水东引之计。想着法子把冷山抗日军这祸害给赶到了迟田管理的瑶湾地区。
“对!一定是这样的。村上武雄这个该死的混蛋,他一定是这样做的!”在完全确定头湾据点是冷山抗日军所为后,迟田突然有了这种想法。而这想法在他脑里转了几个圈后,得到了完全肯定。迟田心里有这种想法,也不是凭空而来。冷山抗日军在冷山所闹腾的那些事与动静,这三省周边的鬼子守备官们都早有耳闻。在看村上笑话的同时,他们也不止一次地庆幸过自己管区内的平静。尤其是出了断桥中转站那事后,有这种想法的鬼子军官也就更加的多了起来。暗地里也对各自的管理区很是下了一番心思。一是尽可能把一切隐患清除干净,免得日后养成冷山那样无法收拾的局面。这二来得提高警惕,应对来自冷山方面的潜在威胁。断桥事件一出,村上武雄铁定会对其管理的冷山地区大动手脚。在这些鬼子守备军官眼里,冷山抗日军再强大,那也只是一小股战斗力较强的抵抗武装罢了。相比鬼子的强大陆军而言,两者是不成正比的。以村上手里的实力,用对方法的话,虽说不能完全将其消灭干净,但把他们赶出冷山范围却并非难事。要是这冷山抗日军被消灭了,那倒省事。怕的就是村上因为无法消灭冷山抗日军改而采用驱赶之计。这样一来,被驱赶的冷山抗日军势必会把脚伸到冷山周边的其他管理区来。事真到了这种地步,那这一地区的管理者想不头痛都不行。有了从断桥中转站捞到的武器装备做后盾,加上冷山抗日军原有的实力,这冷山抗日军肯定是日渐做大。到了那时,但凡冷山抗日军流向哪里,哪里都会发生大麻烦。所以冷山周边地区的鬼子守备长官都或多或少在私下里做出了一定防备,迟田也不例外。在瑶湾东部与冷山相近的区域加强了守备力量。而西部因为全是大山,没什么村镇,加上不产粮,估计这冷山抗日军不会打这里的算盘,也就没多上心。冷山抗日军再厉害,他们毕竟还是人。是人就要吃粮,一个连普通百姓都养不活的山区,相信冷山抗日军也不会看得上眼。
骂够了的迟田终于安静下来,仔细考虑了一下后,下达了几道命令。一,立即停止在山区建立据点与岗哨。二,所有已经完成并部署了守备力量的据点、哨所统统取消,并后撤至山区外一线地区。三,动用靠近山区一线的所有村镇的力量,在短时间内绕山区外线建立起一道守备线。四,从即日起加紧盘查所有经西部山区的道路要点,务必要做到不让一颗米一粒盐流进山区。五,一旦发现可疑人员,都要缉拿归案。宁错杀,不错放。
布置好一切后,迟田在临回县城前,仔细看了看这西部山区的高山绿岭。在心里轻叹了一口气,这才心有不甘地踏上了归途。回到县城的迟田一连接收到了两份报告。看了后才知道,原来这倒霉的还不是他迟田一个。在与冷山接近的区域中,又有两处发生了跟瑶湾一样的恶性事件。这两处地方,一个是万山的了知镇,一个是燕岭的滩尾镇。几乎全是在同一天遭到了冷山抗日军的攻击。万山了知镇外的一处粮食中转站被袭。守备人员三十七人无一幸免,烧毁粮食共计三十万斤。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万山冬季所征军粮总数缩水近三成。而燕岭滩尾的损失也不比万山少多少。虽然人员损失在三处中是最少的,才十二人,可整整能装备半个师团的冬服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三处相比,他迟田的头湾可是好上太多了。虽说死了二十四个人,可好歹没有损失什么大宗物资。
既然三地的事件都是冷山抗日军干的,那么三地的鬼子守备长官自然有了推脱责任的借口。私下一合计,直接把官司打到了最高守备司令那里。在报告中无一不指责冷山鬼子守备长官村上武雄的渎职,未尽其分内之责,把冷山抗日军消灭于冷山境内。这才导致祸水外流,三地损失惨重。故希望上级彻查此事。一时间,设在省城的最高守备司令部与四地之间电话不断。训斥声、辩解声充满了这几个守备司令部的办公室。
匪地 三十二(1)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