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就有坏,人吃五谷杂粮,在任何地方,任何时代都总会有那么几个吃白米拉黑屎的坏种。冷山抗日军在这三个地区的突然出现,在让鬼子吃了大亏的同时,也让这些个少数败类从中看到了金钱与地位。鬼子吃了这么大的亏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会对此做出剧烈的反应。就这些败类对鬼子的了解,其采用的手段无非是武力围剿这一条。但真想要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最起码要能找得到对手才行。不然说什么都白搭。冷山抗日军既然敢来这里打鬼子,事先肯定有万全之策。尽管这冷山抗日军与鬼子都一样,不是本地人。但相比之下,抗日军就比鬼子好多了。起码抗日军会获得大多数本地人的同情与支持。鬼子在这点上永远比不了。武装报复也好,围剿也好,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搞不好,还会继续吃亏。这样一来,败类们也就有了用武之地。吃了亏的鬼子最后还得采用一贯的老办法,那就是悬赏缉拿。这也正是败类们梦寐以求的事。冷山抗日军是过江猛龙没错,可龙再猛也压不过地头蛇。到那时,一出手,收回的可就是大把的钱财与风光的地位。
但凡有了这种想法的败类们,不但不急着出手帮鬼子的忙,反倒在心里盼着冷山抗日军多闹腾几回。只有鬼子多吃上几回亏后,这中间的油水才能足。更有甚者,不光在心里盼着冷山抗日军能把鬼子折腾疯了,脑子里也打起了别的歪主意。自己是不是该想法跟冷山抗日军拉线,一来递上点消息让鬼子多吃亏,这日后鬼子的封赏才真能到位。二来也为日后便于出卖打下伏笔。想到便去做,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败类们才不会去想什么民族不民族的,只要自己过得好,爱谁谁去。
败类中有这想法的还挺多,但真正动手做的不多,只有少数几人。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万山青叽镇的文耀先。说起这文耀先,不但青叽镇人人熟悉,整个万山他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早些年,他家祖上出过几任官员什么的。在万山这地界也能称得上是一名门大户。可这前人强他还得后人强,慢慢的祖上那点老底子便让这后代给败得七七八八的。到了文耀先这一代时,整个家业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匪地 三十二(4)
文耀先也算是一个精明的角色,为了重兴家业可是狠下了一番工夫。什么赚钱搞什么,鸦片、军火、赌场、烟馆,是干了一门又一门。这些旁门左道的营生在给他带来极大的财富的同时也彻底黑了文耀先的良知与人性。偏生这家伙极善伪装,别看暗里干了不少的坏事,可表面上装得对谁都像好人。鬼子占了万山后,这文耀先便是首批主动投奔鬼子的败类。花了不少钱财总算是拉拢住了鬼子,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有了鬼子在身后撑腰,文耀先并没有得意忘形。平日里也该怎么对待乡亲还是怎么去对待。尽管借鬼子的手害死了不少人,可愣没让人抓住什么把柄。
冷山抗日军来万山的事,其实文耀先早就知晓。冷山早就有人给他放过风,说有一批冷山人要到万山一带来找食吃。人数不会太多,关键是在冷山混不下去了。所以托人给文耀先传个信,希望日后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或多或少地给那么点照应就行。到时候,自然有人记得他的恩情的。听完口信的文耀先并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照江湖上的规矩,这叫拜山头。是一种走过场,意思是说要到你们地盘捞食来了,出于礼貌给各位打个招呼。免得让人说自己不懂礼数。至于答应不答应全在你们,反正这脚是踏定了。
对于这类事,文耀先也见识得多了,当下便客气地把人打发掉,并表示只要用得着他文耀先,他一定鼎力相助。冷山时下的情况,他文耀先也清楚。出了个抗日军,一直就闹得厉害。据说还沾了鬼子不少的光。在文耀先看来,这并不代表什么。鬼子有多厉害,他知道。连国军都不是对手,你抗日军又能怎样?沾多少回光也改变不了鬼子强大的事实。事闹大了,最终吃亏的还是冷山人。所以听说有冷山人过境捞食,也不奇怪。这混不下去,很可能跟这些事有关。只要过界的冷山人不对自己造成威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耀先倒也会伸手帮上几把。多个朋友总没有坏处。可千算万算,精明的文耀先怎么也没算到这过境的冷山人捞的是这种食。
刚确定了鬼子吃亏的消息准确后,文耀先便在脑子里盘算开了。这可是一次大好的时机。自己得抓住这个好机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既能捞足油水又能洗清自己。这中间的弯弯绕绕可是一件费神的事。不过这比起将会获得的巨大利益而言,根本算不上什么。巨大的利益也驱使着文耀先把背叛进行到底。想清了所有得失利益后,文耀先着手指挥自己的心腹文三财设法去跟冷山抗日军联系。
万山山区里的风标正偷着乐呢。打下了知镇鬼子的粮站一事,不论从哪方面来讲,都算一个不小的功劳。起码日后与陈二、老油条见面时,这腰杆可以挺得直一点。毕竟这首次行动中他风标可是干出的动静最大。当然这只是刚刚开始,陈二跟老油条可不是省油的灯。就风标对他俩的了解,深知不能因为起初走先了一步就对两人放松警惕。说不定他们躲在山里想什么别的办法呢。这要不小心对待,搞不好这刚占住还没焐热的领先位置,就得让人给占了。
打定主意的风标开始积极策划下一次行动。目标风标也想了,一共两处,一个是甜水集附近的小据点。这里是万山最靠近西线边境的小村镇。再往前走二百来里便是鬼子与国军对峙区。风标知道,只要是属于前线范围内的地方,那都是在鬼子眼里特别看重的地方。别看他小鬼子跟国军作战老占便宜,天天喊叫着要灭亡中国,可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战争已经打了有几个年头,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鬼子自己心里也十分清楚,这顶多是吹个大牛罢了,不算数。李询在平常谈话中也经常提到有关这方面的事。抗日战争发展到这个时期,也算是快要看到胜利的时候了。鬼子的精力也快到了被耗得油干灯灭的地步。现在像抗日军这样的抵抗组织所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地一点点把鬼子的血抽干抽尽。今俩明仨的,不去贪多,干倒一个算一个。总之要想尽办法打乱鬼子的算盘。在能保存自身的情况下,把事情闹得越大越好。所以挑目标时,风标一眼便看上了甜水集这地方。风标心里清楚,只要对这里一下手,这动静想不大都不可能。先不要说万山境内的鬼子会是什么样,单这前线区域的鬼子们就不会好过。想想也是,就连靠近前线地区都让人掏了老窝,那其他地方还能安全吗?
另一个目标就是万山青叽镇。青叽镇倒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军事目标,唯一值得风标下手的也就是一座后方军医院罢了。这个信息是青叽镇的文耀先特地派人递过来的,说这军队医院不大也不小,连医生带伤员还有护卫的鬼子兵足有近二百号人马。话又说回来,别看人数是不少,可这毕竟是医院,里面没啥油水。有枪的鬼子还不到二十人,其他的全是空着两手。能来这里的鬼子,全都是伤残,没枪也就纯属正常。
匪地 三十三(1)
油水少是少了点,可这比那甜水集要好打太多。两处不同的目标让风标好生伤神了一回,到底打哪里,风标心里也没底。虽然从他内心深处比较偏向甜水集,可这打鬼子不是件开玩笑的事,他肩上还担着其他四十九个兄弟的命呢。这万一要出点什么差错,让他风标怎么跟大家伙交代。这青叽镇好打是好打,就是油水太少。带着兄弟去弄一医院躺在床上半残的鬼子,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左思右想考虑了半天,风标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对青叽镇下手。油水少点就少点,总比没有强。再说了,还是有近二十条枪。连上上回在了知镇搞来的家伙,也够得上大把头说的利息的数目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日后哪怕他风标直到轮换为止,不再去打鬼子的任何主意,也足够去应付陈癞子要的账。
当然,这想法也就是那么随意一想而已,风标可不是看了便宜不动心的人。别说是有了条件去吃,就是没有条件,那也要变着法子去鬼子手里抢来吃。不然,这日后还不让其他人把自己看扁啊。丢命的事可以做,但丢脸的事风标坚决不做。
下定了动青叽镇的主意后,风标开始调动心思与人手,绕到这事上转动了起来。虽说这青叽镇的事有文耀先主动帮忙,但毕竟是动刀枪的血腥活,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事情。详细的情报还得是自己人亲自去弄。具体的行动步骤跟时间也不能对文耀先透露。人心隔肚皮,谁也别太相信谁。再说这姓文的也不是冷山自家人。在风标看来,只要不是冷山自家人的话,说得再好听,那也得防上一手。除非真正取得了他的信任,不然打死他风标也不会轻易相信外乡人。
在一面忙这事的同时,风标也没真正放下心里动甜水集的念头。其实风标也知道这甜水集的油水也足不到哪里去,而且还不好打。心里想动它的真正原因有两点。一是这里靠近鬼子的前线。一旦动了这里,影响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在风标来万山之前,就曾经为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打鬼子的事向李询请教过。当时李询是这样讲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敌后抗日的真正目的并不完全是去消灭或干掉多少鬼子兵,又或是抢夺烧毁多少被鬼子掠夺的物资。真正关键的是用不断战斗的方式去唤醒更加多的中国人重新站起来,并加入到抗争的行列中来。只有做到这一点,中华民族才真正算是有了希望。一个有希望有斗志的民族是绝对不会被历史抛弃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