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第37节

作者: 张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梁山还有许多文艺人才。乐和笛子吹得好,燕青筝弹得好,马麟箫吹得棒。此外,梁山上的歌手也不少,连那白日鼠白胜也会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没有文化的乌合之众是不能够打胜仗的,正是因为山寨中有了这么多的文化人,水泊梁山的事业才盛极一时,打起仗来才所向无敌。
  真的不识字的是鲁达和李逵。鲁提辖打死镇关西之后,行至雁门,傻乎乎“看见众人看榜,挨满在十字路口,也钻在人丛里听时,鲁达却不识字,只听得众人读道‘……捕捉打死郑屠犯人鲁达……’”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是怎么一回事儿。这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李逵也有过如此遭遇。吃过这种苦头的还有张横、李俊、童威、童猛,他们连写信都不会。若是这些人也有了文化,水泊梁山就更不得了了。


《水浒》的怪绰号(1)

  绰号又名外号、诨号,是外人根据各人特征取的别名,它是别人强加的,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且有的绰号专找你不愿意听的来。诨号的“诨”,意思就是戏谑,开玩笑。诨号最能抓住人的特征,诙谐、幽默,或褒或贬,一语破的,观点鲜明,便于记忆,富有创造性,其影响之深广,经常超出名与字。鲁迅在《五论“文人相轻”——明术》中说:“一个简括的诨号,比用头号字印成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还要不容易忘记。”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早已是中国人十分熟悉的以绰号扬名的人物。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很大程度是看绰号。及时雨、一丈青、小李广、智多星、拼命三郎……个个精神,个个有味道。但有几个便很难懂了,就需要解释了。
  宋江的绰号有两个,一个叫“及时雨”,这很容易理解。另一个叫“呼保义”,这个“呼保义”就不是每个人都明白的了。保义本是宋代最低一级武官,后来逐渐变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呼保义”是个动宾结构,宋江以“自呼保义”而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后来成了绰号,并减去了“自”。
  “混江龙”李俊。“混江龙”本是一种治河清沙的工具,宋代为清理黄河泥沙,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搅动水底泥沙,使之顺水流走。这种铁耙叫“辊江龙”,也叫“混江龙”。李俊以“混江龙”为绰号,有翻动江河之意。
  “黑旋风”李逵。这“旋风”其实是一种火炮。古称大炮为旋风,李逵面似黑铁,性情火暴,恰如大炮,绰号名副其实。有如今人绰号“大炮”。
  张横绰号“船火儿”。宋代除了舵手,其余的船工全都叫船火儿,“船火儿”又作“船伙儿”,就是船上的伙计,这是一种职业,演变成了绰号。
  邓飞两眼赤红,江湖人称“火眼狻猊”,狻猊就是狮子。
  朱贵绰号“旱地忽律”,忽律就是现在说的鳄鱼。

  不守戒律,搞女人的和尚称为“花和尚”,可鲁智深是从来不近女色的,称他“花和尚”只因有一身漂亮的文身。
  宣赞绰号“丑郡马”。皇亲、宗室女儿的丈夫叫郡马,不是帅哥当不上郡马,可这个郡马却是个丑家伙,极有调侃的意味。
  《水浒》里有三个带“病”的绰号:病关索杨雄、病尉迟孙立、病大虫薛永。这是三条好汉,没有一个是病秧子。这“病”并非疾病的“病”,而是古汉语的使动用法,“使……病”,意思是让谁发愁、畏惧。有超过、赛过的意思。传说关索是关羽的三儿子,武功极为了得。“病关索”就是关索看了都犯愁。尉迟是唐朝开国猛将尉迟恭,“大虫”就是老虎,病尉迟意思是超过尉迟恭,病大虫意思是比老虎还厉害。

  浪子燕青的“浪子”很好理解,这人英俊洒脱,又风流倜傥,称浪子并不为过。可他又叫“小乙”,这“小乙”可就让人不解了。古称燕子为乙鸟,燕青姓燕,且又身手敏捷轻灵如飞,故称小乙。
  武大与潘金莲虽不是好汉,但在电视剧《水浒传》里就数这俩人戏多,远远压过众英雄。他们的绰号也不得不说。
  武大的绰号“三寸丁谷树皮”最不好理解,其实这是两个绰号的连用。古代木匠不用铁钉,以“丁”入“卯”连接部件。古代尺寸比现在小,“三寸丁”是说阳物短,不中用。“谷树皮”本应是“榖树皮”,榖树皮只可造纸再无他用,“榖树皮”喻无用之人。稻谷的“谷”过去写作“穀”,左下是个“禾”。“穀”简化为“谷”。“榖”左下是个“木”,因为字形与“穀”接近,也让人错简化成“谷”,造出来了“谷树皮”。

  “潘金莲”也是绰号,并不是姓潘名金莲。《水浒》第二十四回说得清楚:“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她到底姓什么名什么全没说,叫什么名也不知道。“潘金莲”这个小名,实际是绰号。南北朝齐朝有个昏君萧宝卷,后称东昏侯。东昏侯十分宠爱潘妃,为了讨潘妃开心,就用金条在宫中地上嵌出莲花图案,让潘妃在上面走。潘妃走在金莲上分外高兴。从此潘妃人称潘金莲。后来就称放荡、奢侈的女人为“潘金莲”。


鲁智深为啥偏吃狗肉

  鲁提辖打死镇关西后,逃上五台山当了和尚,取法名智深后,有一段家喻户晓的吃狗肉、大闹文殊院的事。和尚是不可以吃肉的,鲁智深吃肉自然是不允许的,但是,作者写他所吃的偏偏是狗肉,而不是牛肉、猪肉、羊肉。
  这绝不是随意选种肉让鲁智深吃吃的信手拈来之笔,而是有深意在其中的。
  《水浒》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写,鲁智深因吃酒已经闹了一回事,被长老教训了一顿,“一连三四个月,不敢出寺门去”。这日下山打了根禅杖,回来时,看见了酒家。智深吃了十来碗酒,问庄家:“有甚肉,把一盘来吃。”庄家道:“早来有些牛肉,都卖没了。”鲁智深猛闻得一阵肉香,走出空地上看时,只见墙边砂锅里煮着一只狗在那里。智深道:“你家现有狗肉,如何不卖与俺吃?”庄家道:“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来问你。”一来二去,智深吃了许多酒,“剩下一脚狗腿,把来揣在怀里”。

  鲁智深要肉吃时,那庄家明明知道出家人吃不得肉的,但倒退了一步,说:“早来有些牛肉,都卖没了。”但家里煮着狗肉的事却不肯提,虽然看这僧人不是正路子,也没有提防鲁智深会要狗肉吃。当智深问到时,庄家说:“我怕你是出家人,不吃狗肉,因此不来问你。”庄家的话,说着随意,却与佛教戒律有关。
  佛教经典以狗喻贪婪、忌妒、争斗等恶行。《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中说:“苾刍食狗肉,为狗所吠,佛言不食狗。”南朝宋、梁,朝廷下诏令,禁食狗肉。武则天时曾下令禁食狗肉。宋朝也有了国家禁止屠狗的法令,违犯者要处以极刑,《燕翼贻谋录》记:“淳化二年闰二月己丑,诏曰:屠狗以食,犯者定行处斩。”《折狱龟鉴》载,包拯知扬州日,有民屠狗,斩以示众之事。佛教严“五荤”之戒,狗肉为首。

  可是这个鲁智深不但自己吃狗肉,而且回到寺院,拿出狗腿,“扯来便吃”,“众僧看见,便把袖子遮了脸……远远躲开”。见和尚用两只袖子遮了脸,智深“把他劈耳朵揪住,将肉便塞”。
  鲁智深如此吃狗,如此大闹,是犯了佛教的最大忌讳。作者如此写,正是为了突出鲁智深不能容忍一切约束的豪放性情,与此前此后他的行为相呼应。

悟空为什么偏姓孙

  孙悟空何许人也?这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鲁迅认为孙悟空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猴样水神,叫无支祁。胡适则说:“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郑振铎说:“孙悟空的本身似是印度猴中至强的哈奴曼。”孰是孰非,由专家争下去好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