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楼兰》
第6节

作者: 秦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在日记里,这样可笑地记着,那天我去图书馆借书,对面走过来一个女孩子。有着一种我脑海里模糊浮现出来的楼兰美女的气质。她眉毛粗黑,睫毛深长,双眼凹陷,却炯炯有神,如两颗镶嵌在脸上的宝石,鼻子高而直,嘴唇薄而轻美,穿着虽然朴素,却有着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女人的清雅。
  看到这里,我笑道,我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于是,我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除了头发不是金黄色的之外,还果真有那么一丁点楼兰美女的气质。难怪那天,刘书海见到我的第一眼,就怔住了,半晌忽然冒冒失失地问我,妹妹你今年几岁了。我一开始还以为他就是那样冒失的人,现在想起来,可能还有一些更深的原因。

  我将日记继续看下去。
  原来,那天秦润是寻找一本关于楼兰方面的书。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鬼使神差,居然让我先找到了那本书。可我记忆里,在认识秦润之前,从未听说过楼兰这两个字,我怎么可能会去寻找一本关于楼兰的书呢?或许这就是天意,或者巧合吧。
  那样,我们就认识了。两个人都尴尬地向对方说了一声好。他问道,你手里拿的书,能不能让我看看?
  我当时手里捧着一大堆的书。说句实在话,借书只是我的噱头。我总觉得一个女孩子的案头应该摆着很多很多的书,那样才能叫当代的女性知识分子,至于,看不看,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问道,哪本,哪本?

  秦润说道,最下面那本。
  我哦的一声,想去把最下面那本抽出来,结果,哗啦一声,所有的书都掉在了地上。这样狗血的电视剧情镜头,居然发生在了我的头上。我真是又无奈又后悔。无奈的是,要检起这么多书,真够折腾人的,后悔的是,在一个男生面前,如此丢了我大美女的仪态,真是罪过罪过。
  说句实在话,秦润最初给我的印象,很简单,就是一个瘦瘦高高,蛮文气的男生。我对他并没有一见钟情的感觉。虽然是他帮我检起了所有的书本,可我从他身边走过之后,就很快将他忘记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借书卡莫名其妙就到了秦润那里。我跑到管理员那里,发现不见了自己的借书卡,当时也没太在意,干脆把所有的书都扔还给了管理员,就跑了。因为对我来说,借书并不是为了看书。所以借什么样的书,借多少,对我来说,根本无关重要。我似乎耳后还听见了管理员在大声咒骂我的话。试想想,这么大一堆书,又让管理员放回原处,我这不是在借书,而是故意给管理员找罪受。

  秦润根据我的借书卡上记载的名字,院系,班级,很快就找到了我。我再次见到秦润的时候,还在琢磨了半天,这个人到底是谁啊,怎么捡到了我的借书卡。
  秦润提示了我一句,图书馆。我这才想起来,原来是那个冒失的傻小子。
  没想到,这个冒失的傻小子说出一句更冒失的话,他说,今天晚上你有没有空,想和你一起吃顿饭,聊一聊。
  出于女孩子的矜持,我自然拒绝了他。我想我总不能是那么随便的女孩子吧,就好像那个什么折柳一样,这人攀来那人折。
  秦润在我心底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一次,是一次什么著名教授开的讲座。那个讲座的内容,我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了。那一次纯粹是出于好奇,以及几个姐妹的怂恿,也就拿着一袋爆米花,进场了。
  在秦润的日记里,却清清楚楚地记载着,那一次的讲座,是关于楼兰古文明的发掘与探源。
  我不禁叹道,天啦,又是楼兰。看来还真是楼兰这两个字,把我们硬生生地拉到了一起。
  在那次讲座上,秦润与教授进行了针锋相对,指摘出了他演讲中的许多错误。当时,在全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件事,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教授居然动了粗口,对着秦润进行了无理的大骂。从此,那个教授在学校里的名声,也就一落千丈。没几年,那个教授好像就灰溜溜地离开了我们学校,跑到其他地方行骗去了。
  在那一刻,我忽然发觉秦润身上有一股特殊寻常的英雄气质。我们在场的所有学生对秦润爆以热烈的掌声。

  没想到,秦润他回头向观众示意的时候,一眼就看到了我。
  讲座完了之后,他从后面追上了我。这一次,他没有冒失,而是说了一句,今天晚上你很漂亮。就这样走了。
  他说的这句话,让我觉得莫名其妙。
  也就是这句话,让我的室友们把我当成了取笑对象。每天晚上的座谈会,她们都会向我灌输一些关于秦润的东西。秦润,这个名字,慢慢地深入我的脑海,成为我挥之不去的一个人影。
  经过秦润两年的不舍追求,我才第一次让秦润牵着我的手,走完了一条长长的大街。之后两人的关系也不算热烈,反正就保持半分半合的状态。可能是我一直没有进入他的那个内心世界,刻意与他保持一定距离的缘故吧。

日期:2009-11-3 13:13:00

  (五)两个楼兰
  秦润在日记里长篇大段地记载了那天他与教授辩论的话题。这个问题的深度与广度,远非我一个刚接触楼兰历史的人所能理解的。
  那个教授认为罗布泊的楼兰,在历史上,事实有两个楼兰的存在。
  一个楼兰,就是三千八百年前的楼兰。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两次大规模的发掘古墓群,根据碳十四的测定,发现它们并不是历史上所写着的那个楼兰国,而是比历史上的楼兰国更为久远,甚至还处在原始部落时候的古楼兰。三千八百年前,中国还是夏朝的时候,社会的文明程度还相当的底下,可想而知,当时的古楼兰也还只是一只游牧民族部落,她们未被历史所惦记,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当考古工作,才揭开了她们的面纱,让我们看到,曾经有一群人,在三千八百年前就已经生活在了罗布泊这个地方。

  甚至,可以这么说,第一次揭开楼兰面纱的那个瑞典人斯文赫定,他当初发现的古墓群,也就是后来著名的小河墓群,并不是他认定的那个历史上的楼兰。这是一种历史的错合,让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却处在两个不同时代的,甚至还可能是不同种族的人群给搅混在了一起。
  另一个楼兰,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楼兰国了。它在中国汉朝的时候,不仅是汉朝和匈奴之间作战的中间地带,而且还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研究汉朝的历史,或者对丝绸之路有浓厚兴趣的人,都会对楼兰这个名字,如雷贯耳。
  然而蹊跷的是,至今为止,所有发掘出来的古墓群,都与历史史书上记载的那个楼兰国毫无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至今为止,也无法看到那个史书上的楼兰国的国民到底长着什么样子。即便有许多的竹简和文书作为凭证,证明了那个楼兰国的存在,可是那些楼兰人呢?她们去了哪里?
  根据一些考古工作者的考证,当年,楼兰国不堪汉朝与匈奴两个对立大国压在她们身上的重负,将都城西迁至了今日新疆的若羌地带,那里还有后来的楼兰国(更名为鄯善)的米兰古城遗址,可是,依旧有一些楼兰的王公贵族继续居住在楼兰古城这里。
  到了公元四世纪,东晋高僧法显来到楼兰的时候,发现这里已经荒无人烟,“惟以枯木人骨为标识”。神秘的楼兰人,在不知不觉中,就从历史上,空间上消失了。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去处,也找不到她们埋葬的地方。
  两个楼兰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差了一千五百年。在第二个楼兰消失之后的一千五百年,也就是一九零零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第一次揭开楼兰的面纱,竟然是如此巧合,又相隔了一千五百年。这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有一种神主的力量在决定着,或者说,这个神主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神主,而是另一种神秘的力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