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说到乡民的劳作,卫澍就会流露出一种很遗憾的表情。比如我说到蚂蝗,蚊虫,蛇之类的时候,他也会皱起眉头。
这时我就会故意说到:“所以你不能浪费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的辛苦呢。”他就会像小孩一样的和我笑了,似乎是对我这个生活老师的最好
回应。
他也会和我说一些上学的事情,但是说的不多。他说:“我不喜欢国外,想在国内上学,但是环境不允许。”
过多的情况他也不肯透露。这时的他,会闪过一丝忧虑,呈现出和年龄不符的情绪。
卫澍的留学曲线并不是像今天,高中毕业申请留学。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出去,
后来又因为不习惯回到中国,之后又出去读国外的中学,最后在国外上大学。我认识他的时候,他相当于国内的大一。
因为想回来过年,他错过了春季学期的开学。但是可能因为有人帮忙,并没有什么太大影响。
不久,他要离开家,去国外。在走的那天,我想让自己开开心心的送他出门,毕竟他是我的主人。可是
脸上的神色却伪装不出来,那时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我可以很温顺,顺从,可是没有办法假装开心。
他走以后,我又要回到过去那种日子。
卫澍仿佛看透了我的小心思,和我说,“我可以叫你璃吗?”
我说:“嗯?黎?可以啊”
他指着窗户说:“是那个璃。”我被他说的这个并不好笑的笑话逗乐了。
他走了。我继续我的生活。我有生活吗?有的只是保姆生活罢了。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拥有的时候,只有惶惑伴着期待,甚至
是一种对于外界大世界的无力把握感。在这个城市,甚至在这个大院里,我都很渺小。
老爷子的生活比我的还要枯燥。
直到一天,我打开阿姨家信箱时,看到几封来信,发现了一封信件,收件人写着:“LI(璃)亲启”。
我一惊。再看地址是英文。我见过卫澍以前给阿姨寄过来的信,虽然是不同的城市,却是同一个国家。
难道这封信是给我的?
我应该把信给阿姨吗?还是应该拆开来看?
日期:2009-10-26 14:33:11
我在那踌躇到底要不要打开。又翻动着其他几封信。看到了同样一个信封寄送过来的,写的是给李玉亲启。至少,我能确定这两封信的确是来自卫澍的。
卫澍知道老爷子和阿姨不会自己去自己拿信的。他知道我会取信。就算信被他妈妈看到了,也没有什么。
我一狠心,把信拆开了。
信的抬头是:璃,我已到校。你还好吗?我的字写的不好了,请不要笑我。
里面还说了一些学校的事情。很简单。大意是他很好,要我在家安心陪一下妈妈和外公。还有,虽然相处时间很短暂,但是能认识我,他很高兴。希望过几个月回来的时候,还能一起去打球。
我握着还散发着清香的纸张,有一会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要再说一遍,那个时候,不像今天,有这么多便捷的 联系方式,两个人如果没有联系,就是真的没有联系了。找也找不到。他能给我写信,我是多么的吃惊还有不能丈量的喜悦。
我想,应该给他回信写什么呢?想了好几天。我终于写完了。我说了家里的事情都很好。我也很好。我最近又干了什么。写着写着好像我是这个家庭一分子一样。其实我这么写,也无非是为了宽慰他的心而已。
尽管他什么都没说,可是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他说和室友相处的还不错,尽管不是一个种族,学校的活动他也经常参加,尽管和白人同学总有点格格不入。我就会想到自己一个人在省城的感觉。尽管我不缺钱花了,住着很好的房子,虽然是个保姆,工作也不累。但是那种不合群的感觉却总是挥之不去的。
他是想家的。
那我在这,就保证家里的一切都好。让他安心上学。
我偷偷的跑到了邮局,把信寄送出去了。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到他那。
简简单单的几个月过去了。卫澍的信大概一个月会来一封。我们聊的内容也越来越长。从小时候到未来的话题都会有。他说,小时候,爸爸和妈妈会左一手右一手牵着他去买糖果。他喜欢把糖果的纸留下来。“如果你去我的房间去找,会看到一个箱子,那里面有一个小抽屉都放着糖纸。”
我顺着他的地图索引,找到了糖纸。还自作主张的从里面抽了一张夹带在信里。后来的回信他说:“很久没看我存的糖纸了,原来和我记得的有点不太一样了。”“我以为我都记得很清楚,原来记忆还是有点变形了。”
我没有问他:“你爸爸呢。”在这个家庭,李玉和她的丈夫,也就是卫澍的爸爸,似乎是一个禁忌话题。我不敢问也和我没有关系。少说话多做事吧。
我就像他和李玉的中间人。他在阿姨面前非常恪守礼貌,反而失却了一点作为孩子的可爱。在国外的谨慎,在国内的克己,尽管他一如既往的温和,却似乎压制了一些天性。
在我面前,他渐渐恢复了这个年龄本应的自然随意。
1992年的春夏。我的耳畔仿佛还回响着“用一辈子去忘记”。
突然忘了挥别的手
含着笑的两行泪
象一个绝望的孩子
独自站在悬崖边
曾经一双无怨的眼
风雨后依然没变
匆匆一生遗忘多少容颜
唯一没忘你的脸
飘过青春的梦呀
惊醒在沉睡中
我用一转身离开的你
用我一辈子去忘记
日期:2009-10-26 15:08:43
偶尔听到老爷子和李玉说,当时如果没让你和卫迎结婚就好了。
卫迎,也就是卫澍的爸爸,他和李玉的故事。我是后来隐约知道的。
卫迎的爸爸卫成峰,也就是卫澍的爷爷,和老爷子是战友。两人一起扛过枪,打过解放战争。
李玉很小就认识了卫迎。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萌生了要嫁给他的想法。到了二十来岁,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生下了儿子卫澍。
本来应该是一段和美姻缘。然世事难料。尤其是在过去那种纷繁变动的年代。
在十年浩劫中,卫迎的爸爸卫成峰和老爷子李修麟,发生了一些理念的冲突。这种政治理念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个人命运的不同。
老爷子在80年代后早已退居虚职,享受老干部待遇。而卫成峰的命运可以用多舛来形容,几起几落,在80年代时尽管地位远胜李修麟,但是身体却每况愈下,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位高权重的晚年,便撒手西去。而卫迎却被委以重任,直接进行国内经济改制的建设。
李卫两家,在80年代就已经分道扬镳。这其中,有李玉和卫迎的感情问题,也有两个家庭的问题。总而言之,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卫澍才几岁的时候,李玉和卫迎离婚了。
李玉从80年代中后期就和老爷子生活在一起。虽过着所谓优越的保卫森严的老干部生活,和卫家却无法相提并论。卫迎早已如日中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