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28节作者:
吴光磊 我想,没有人不对死亡恐惧,它就像生命与自我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现在老泡居然说,恐惧只是没有醒来的缘故,所有醒来的人都会了解“生死一如”——生和死是一回事的道理。所以庄子也才能生死两安,活着的时候心满意足,自在逍遥,谢世的时候无比洒脱“视死如归”——看待死亡就像回家一样。
在那说法令人震惊之余,隐约其中的一种释然、一种对生命轻松的解脱感,是过去见闻里从未曾领略过的。我由此对他反复提及的“觉醒”升起很大的好奇与向往,进而就那样一步步上了“贼船”。
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师父引导我走上超越生死的觉醒之路的第一课,却是揭开心头畏惧而有意钝化的疮疤,不断直面冰冷阴暗的死亡。
日期:2009-12-18 15:37:30
门外的鸟语花香浸泡了房间,令人向往。坐在清晨的阳光里,会不会死的焦虑只是一闪念,就被觉醒的心检测到,锋般切入而立断。想来死及死法,我是反复探讨,随时准备好了的,师父经常说这是一个修行人应该拥有的最基本的素质——向死而生。
记得过去,他老人家经常带我去郊区的墓地,做某种特殊的修持,就那么在陌生碑林间的青草上随地仰倒,闭上双眼,在阳光下来个“旷野陈尸”的姿式,一躺就是一个来小时。
可是师父啊你有所不知,这次太刺激了,来真的了,我已经受伤在这屋子里躺了一夜,断食也已经两天多了。
可是我并不担心,在我现在看来,“死神”已经不是黑暗的了。我在想,如果“死神”降临,我正好凝视它的面容,坦然融入它无限的怀抱,那极奢华而炫目、再无身躯累赘与拘闭的大光明境。
——“我的心将畅快自由地飞行,邀游于无何有的故乡,它的明净与爽朗将与光明、与虚空、与澄湛万里的无云晴空融合为一,无边无际……。”
不过,我好像没有那么幸运,我预感到这一次我还不能这么轻松“获释”,我在世上的路还没有完成。让这种信心更确定的是,天亮,我在这房间的一角,看到了一个小供桌和一个薄薄的棉垫子。爬过去,发现供桌上的小碟子里有燃香的灰烬,下面的抽屉里还有一些制好的薰香面儿。这意味着时常会有人来到这里,想死可能一时也是死不了了的,何况活得还有滋有味,只是嘴巴肚子一时短些滋味罢了,无妨。
我尝试着把右腿弯曲过来,解开登山靴的鞋带,小心地脱下来,脚瘀肿得皮肤紧绷,青紫中甚至带着一种油亮。这样坐着都无法吃力,稍触地面便钻心地疼,很可能是骨折了,我想。但是也不能坐以待毙,就是爬也要爬出一条生路来,我坚信,这里面一定有人家。休息得差不多了,我侧身向左找了一个不太磕碰右脚的姿势,朝着竹林外布满阳光的地方匍匐而去……。
日期:2009-12-19 08:37:51
裳儿,之所以跟你唠起死亡这样看似沉重的话题,除了那一天我身临其境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老泡师父恐怕也跟你说过,它是每一个向往解脱,寻求觉悟的人所要受教的第一课。
佛陀在《大般涅槃经》中明确指出:“……一切想中,无常死想为第一;是由诸想能除三界一切贪欲无明我慢。”,同时,这也是他临终的开示。
是的,世间的一切就象天空的流云那么易变,生命时光如晨露、闪电、昙花、急流一样短暂,人们的身体、心识、情绪乃至生死都在刹那间更迭。如果我们仔细地照见这些“流动”,就会体会佛说的虚幻,一切如梦如幻,如镜花水月、海市蜃楼。而我们竟迷失于那狂热幻变的舞步,以致一曲终了还迟迟不愿下场……
需要注意的是,虚幻、幻相的意思并不是不存在,它意味着不可把捉。它实实在在地生灭,实实在在地给予你切身的感受,却像滑过指间的风与流水不可把捉,由于那无常变易性而最终无可把捉、不可依靠。并且,由于那表象的种种“执着的错觉”影响,你迷失了产生这一切表象的实际本质——那“永恒的真实本性”。
人们在世间层面所能感受到的一切自认可依靠的东西,诸如权势、金钱、爱情乃至亲情……都是脆弱而易变的。
念死——认真地关注、慎思死亡这个现象,可以深刻地体会世事的这种虚妄无常的事实,从而生起强烈的“无常心”、“出离心”——出离对这个不可依止的世间万事坚固执着的心,也即出离痛苦。并且,对于无常现象深切的观照不仅是“出离心”的基础,还可以推导出“万有”都没有一个可执着的“个体自我性”,所以它也成为了一切法“无我空性”本质的依据之一,成为了通晓一切法、了解世界真相的基础。
正如你知道的,几乎所有宗教都有“世间虚幻”、“把万事当做有损”的说法,这正是因于共通的“无常”观念,这也又一次印证了开悟的圣者们以不同的形式诠释的,是唯一的真理。对于冰结的“自我”,这样的智慧之光却带来致命的威胁,它会在光照下无处遁形,最终消融,而回归活水一样本然的生命。
不过,在开悟以前,“自我”——这个本来虚妄却一向寻求平衡稳定的、一样具有灵性能力的“假人格”,主宰着我们的一切。在潜意识里它本能地渴望一切都恒常不变,于是,在心的自我麻痹中,无常的事实被刻意忽略,万事万物时时的变易流转被“凝固化”,凝固成一个个固定的概念。而一旦成为概念就仿佛成了不变的代名词。比如说,当我们提到或看到桌子,我们的心就自然被这个“桌子”概念所捆绑,而忽略了桌子这一物体本身所具有的无常变易性与因缘聚合性。可你试想,不用说它多长时间之后就会毁损,即便藉此一刻,以现代物理学认知,它也应该是由一堆诸如电子之类的微观粒子组合而成,而这正是它的因缘聚合性。更何况这些电子还无时无刻不在做着运动交换的无常变化。如是,万事万物都是这样被固化、被忽略。
在“自我”的唆使下,我们蒙目自欺,看不到这些表象下的事实,不知不觉便陷入“外在恒常”的错误感知与观念。它是同“自我”一切被预置的程序,被深深地根植、绑定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却显然不符合真正的实相。
听来可笑,这就如同古人蒙昧地浮夸地球为宇宙的中心一样荒诞。但其实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对种种外在无常变异的事实熟视无睹,把自己的幸福与希望,全都建立在了外在那随时可能坍塌,一如上述财富、权力、爱情、健康、亲情……的基础上,如同一个走钢索的人。可举凡以上任何一个选项都不难因为种种难以预料的原因毁于一旦,于顷刻间灰飞烟灭,付诸东流,从而让那可怜的表演者落入钢索下痛苦伤悲的万丈深渊,让他执着的幻梦摔得粉碎,成为残酷的梦魇。
举目四望,不难发觉,大多数人正是用这种“认假为真”的错误观念、假设与自我暗示,建构着生命脆弱的“沙基”,营造起自己幸福的大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