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42节作者:
园田梦人 日期:2010-01-17 13:15:30
3、玉娇的娘家人就这样地消失了!无论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都随着这些生命的逝去而烟消云散!李宝生一家除了感叹之外,也只有把这个心思丢下,忙着准备儿子的婚事。粉刷墙壁,布置新房,添置被褥,知会亲朋。尽量地把婚事办得热闹一些!只有玉娇,一想起自己确确实实成了一个孤女,心里未免伤心难过。
这一天,刘氏吃完了饭,早早地喊着贵年过来,让他带着带着玉娇去赶会。
“你小子听好了,这一次你带着玉娇出去,不比你和贵平赶会看热闹,疯的什么似的。玉娇很少出门,更没有去赶过会,你不要把她丢了。”刘氏交待儿子。
“妈!你就放心吧。我那么傻吗?”贵年用眼斜着母亲说。
“你们这次赶会,可不是光为了散心。我叫玉娇和你一起去,就是想让你们在布摊那给你和玉娇买一些洋布回来,给你们俩各做一身新衣服,买多少我会交待玉娇的。”
刘氏拿出一些钱交给了贵年,又喊了玉娇过来,交待了一些买布时的细节,笑着说:“今天有庙会,你可以让贵年带着你到处转一转。想要什么也尽管给贵年说,叫他给你买去!”
玉娇望着婆婆的笑容和贵年的样子,脸一红低下了头。
这也是她唯一的一次单独同未婚夫在一起。妹妹小翠吵着要去,被婆婆拦住了。玉娇怯生生的跟在贵年身后,迈着小脚一步一步向外走去。贵年一面走,一面给她讲一些庙会上的奇闻异事,又走了一会儿,大远就看见了黑压压的一片房屋,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贵年笑道:“我们歇歇吧!终于到了。”
“那庙会是在庙里吗?”玉娇问。
“那庙宇的前面就是一个大集会。”贵年笑着说,“这个庙叫‘嘉应观’,是黄河第一庙。也有人叫黄河的‘故宫’,说是按照紫禁城修建的。据说清雍正帝登基前负责黄河河工,曾许诺说,如果堵口成功,就在此修建龙王庙以此纪念。雍正继位后,拨出近三百万两白银,并调集御用工匠以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安徽五省民工,仿照北京故宫的样式,在这里建造了这个黄河龙王庙,那亭子里还有雍正皇帝的亲笔御书呢!一会儿我带你到那里看看。”
玉娇笑着点了点头,心里很是佩服贵年。到底是有文化的人,凡事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好了,咱们走吧!”玉娇对贵年说。她心里已经急不可耐地想看看那神秘的庙宇,那热闹的庙会了。
常言说,“衙门口,朝南开”。受《周礼.考工记》的影响,南为正。这嘉应观的正门也是朝南开的。贵年和玉娇围着那灰砖砌顶的红墙饶了多半圈,才来到了那庙宇的前面。那里已经有了一大片摆摊做生意和买东西的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好不热闹。贵年扯着玉娇的手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了一个红墙绿瓦,宫殿式的大门前,门额的横匾上,《嘉应观》三个字赫赫在目。贵年笑着对玉娇说:“咱们先不慌着买东西,我带你进里面看看!”
玉娇羞涩地挣脱了贵年的手说:“你不用拉着我,丢不了!”贵年会心地笑了。
日期:2010-01-18 14:42:11
4、他们两个一前一后地踏上台阶,走进大门,玉娇看到原来是一座两来门的宫殿式的大房子。她随着贵年出了二道门,走下了台阶,迎面是一个黄琉璃瓦两层盖顶的伞形小亭子,坐落在高出地面几尺的台阶上,四周也有石台阶供人出入。
玉娇紧走几步进到亭子里面,看到一个大铜牛托着一个铜碑卧在那里。铜碑上,镌刻着好多行飘逸遒劲的文字。贵年指着铜碑笑道:“这就是我给你说的那个雍正皇帝亲书的御碑。你看,那碑顶上面有两条盘龙。”
玉娇抬头望去,两条龙昂头吐须,蜿蜒缠绕在铜碑上,栩栩如生。
“你来看这个大水牛,头的这边有一个孔。据说以前人拿制钱扔进里面,可以听到下面的水声。听老人讲铜牛的下面是一眼水井。现在东西扔的多了,再往里投也没有声响了。”贵年指着牛头一边的孔说,“我们拣一个小瓦片往里投投试试?”
“算了吧!是个井也该投满了。”玉娇笑着出了亭子,看到亭子的两边稍前一点有两个不大的、方形的小楼高高地、很对称地耸立在那里。楼体同样是红褐色的,和院子里的宫殿颜色一样。
“那是干什么的?”玉娇指着两个小楼问。
“这是钟鼓楼!一个上面放着一口大钟,一个上面放着一面大鼓。是黄河有事时集中人用的。据说这口钟和这面鼓响起来几十里地都可以听得见。”
“太神奇了!”玉娇抬头看着两个钟鼓楼说。
“还有更神的事呢!回头我慢慢给你说。”贵年笑着带着玉娇向里走去。
“姑娘!买一把香去许个愿吧!”一个中年妇女挎着篮子拦住玉娇推销生意。
“大嫂!不好意思了,我们是回民,不信这个,不烧香。”贵年赔笑打圆场。
“啊?你们是‘回回’?算了,你们转吧!”中年女人有些失望地走了。
贵年看着玉娇道:“来这里的大部分是烧香许愿的。这个庙观虽然说是个龙王庙,可也供奉着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王母持等。人们为了祈求平安、福祉,都要到这里烧上一注香,拜一拜的。”
“我们不烧香也可以去看看吗?”玉娇问。
“当然可以。但是你切记不要说话。”贵年笑着说,“人家烧香、许愿那可是件很‘神圣’的事!你不要当做笑话看!”
“我知道!”玉娇说着,走上那个单檐歇山式的中大殿,大殿前,有两个大大的铁香炉分立两边。
玉娇移步走到大殿外,看到一个老年妇女和一个姑娘把手里的包放在拜垫旁,然后在神像前左右两个蒲团旁端立,双手合拢地默默祈祷,然后行三礼九叩之礼。玉娇心里一动,想要回头和身后的贵年说什么,想了想又忍住了。他们走下大殿,继续往里面看去。
“你刚才是不是要和我说什么呀?”贵年看出来玉娇的变化。
“啊?没什么!”玉娇脸一红,心里想,我也想像那姑娘一样许一个愿,可我怎好意思告诉你呢!她赶快把话茬开了去,说:“这个庙好大啊!”
“是啊!这嘉应观据说有亭、殿、楼、阁200余间,最高的建筑是后面的禹王阁,说是站在阁上就可以看到黄河。并且这些建筑都分布对称,两侧还建有东、西两道院。听说以前西道院是道台衙门,东道院是河道衙署。据说,把衙门建在这个离黄河很近的道观里就是为了督促官员们好好治理黄河,要不河堤一开,最先遭殃的就是道台衙门了!现在那里都是道士们住的地方了。”
“道士住的地方?”玉娇问,“这庙不是和尚们住的吗?要不大家还说什么‘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是人们的误解。和尚住的地方叫寺、院,这道士住的地方才叫观、庙。”
贵年带着玉娇一路走去,在一道花墙边,贵年指着一个趴在地上的石头乌龟说:“听老人讲这乌龟原来是两个,那一个爬到黄河边上了。”
“有这等事?”玉娇笑着说,“石头乌龟哪里会爬呢!怕是人弄的事吧!”
“我也不信!可他们都传的神神呼呼的。”
贵年和玉娇绕过烧香的人群,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最后面的禹王殿。
“那里供奉的是禹王锁蛟像。我们进去看看?”贵年看着玉娇说。
“不进去了。咱们还是快去赶会吧!回去晚了母亲该担忧了。”
“也好!我们改日来登上这高阁,看一看黄河!”贵年笑着和玉娇一同出了嘉应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