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43节

作者: 园田梦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19 13:16:12

  5、庙会不见首尾,大概延续了有几里地长。因为现在是农闲,人特别多!有卖农具的,有卖牲口、家畜的,有卖小吃、日常用品的。比起那些卖牲口、农具的,那些卖日常吃穿用品的小贩们要热闹了许多,他们一面忙活,一面扯着喉咙兜售着生意。一时间,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人们的嬉笑声,还有那牲口市上的牛叫马嘶声,混成一片。这种乱糟糟的的场面一下子让赶会的村民们兴奋、激动起来!他们也把平时的烦恼一扫而空,大声地笑,高声地呼喊,尽情地释放平时那压抑的心情。他们不知疲倦地穿梭在人流之中,看着,说着,嬉闹着。对这些村民们来说,赶一次会,吃一碗羊肉丸子,羊杂碎泡馍,再捎带买一些东西,就是辛劳一年最大的享受!

  玉娇和贵年挤过人群,来到了卖洋布的小摊前,那些花花绿绿的机织花布让玉娇眼前一亮,看花了眼。她记事的时候妈妈给她和玉美曾买过一次,到了这里后就只穿婆婆织的粗棉布了。玉娇左挑右选,给自己选了一块蓝底红梅的,可以裁成上衣的花布,自从她第一次从老姨奶的帘子上看到了梅花,说不上什么原因就特别喜欢上了它。她用手掌在花布上量了量,算准了尺寸,就让摊主给扯了下来!然后又选了一块翠绿色的料子回去做裤子,玉娇又给贵年选了一件深蓝色的布料,准备做一件大衫。

  “钱够不够?再给你卖一块桃红色的布料,然后用我剪裤子剩下的碎布镶边做一个领挂(夹克),一定好看!”玉娇说。
  “钱是够的。咱娘给的不少!就是你卖布做领挂时多做一件给贵平穿!贵平一定也喜欢。”贵年看着玉娇说,“别光想着我!”
  “谁光想着你!”玉娇红着脸把辫子一甩说,我要把贵平的领挂做的比你的还好,光镶边不行,还要绣上几朵花!”
  “我的也要绣花。你不给我绣不行!”贵年像小孩子一样耍起娇来!
  “好了,好了!都绣上花。看把你美的!”玉娇一面笑着扯好了布让贵年拿着,一面跟着贵平随着人群移动,准备回家。突然,一捆黍杆上插着的绢花吸引住了她。

  好漂亮绢花啊!娇艳的花瓣中,黄色的花蕊像要吸引着蜜蜂的到来。粉粉、红红的绢花在绿叶的映衬下,格外的光鲜惹眼。玉娇抬手取下一枝红色绢花,放在眼前看来看去,爱不释手。她完全忘记了走在前面的贵年。正是花样的年华,正是爱花的年纪。
  “姑娘!买一枝吧!”卖花的大叔陪着笑脸问道。
  “啊?”玉娇一下子从沉醉中惊醒了过来,不好意思地说,“啊!我随便看看。”
  这时候,只见贵年焦急地挤了过来,一把拉住她埋怨道:“你怎么不吭一声就停下了?挤丢了咋办?”
  玉娇脸一红,把绢花插上就匆匆地走了。
  他们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只见贵年好像想起了什么,对玉娇说:“你站在这里不要动!我去去就来!”
  “你又干什么去?”玉娇问。

  “现在不告诉你!以后你就知道了。”
  那天晚上,在她和小翠的房间里,两朵绢花放在她们的枕头边。玉娇知道,那朵红绢花一定是贵年买给自己的。
日期:2010-01-20 13:28:28

  6、玉娇和贵年的婚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李家大院多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连分了家的老二、老三那里也过来帮忙,并添了一些日常用品。独有贵平,好像满腹心事的样子,没精打采的!想着贵平也许没有从不久前的那场噩梦中解脱出来,大家也只有理解他了!
  说起这“回回”家办婚事,与汉族百姓也有区别。首先这汉民族办婚事选日子要看“黄道吉日”,伊斯兰民族结婚多选在主麻(1)。李宝生把儿子婚期定在了初冬的一个主麻日。在大家的盼望、等待中,这一天终于到来了!
  “没办法!让你说中了。这个娘家人还得你来当。”刘氏看着王妈笑道。
  “谁叫我是玉娇的姑姑呢!不用你说,我早就做好了准备了。”王妈一面忙活着手里的活计,一面说,“虽然我们“回回”家不太相信这个,可这新娘子结婚还是要穿红的,图个吉利。玉娇的那块花布是好看,可那个蓝底的颜色不太适应合结婚那天穿。我把俺二妞结婚时扯的这块红缎子提花的布料给她做一件上衣,也算是我这当姑姑的给她添一点东西。”
  “让你破费了!”刘氏客气了几句,接着问,“那玉娇那天穿什么裤子呢?她做的那条绿裤子可以吧?”
  “我说太太,你也迷糊了。结婚那天新娘子要穿裙子啊!”
  “啊!”刘氏拍着头说,“我记得你给我说过,我一忙就忘记了。我现在要去老大媳妇那里一趟,她还有一条结婚用的新裙子,我去把它拿来,你看行不行!”

  看着刘氏慌慌张张出去的身影,王妈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人啊!眼前的路是黑的,谁也不知过成什么样子。想不到堂堂的李家太太也到了如此拮据的地步。
  贵年和玉娇结婚那天,李宝生的宅子内外贴满了“经对”(2),亲朋好友们喜笑颜开,等待着新娘子的到来。那贵年身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大衫,外罩桃红色镶边马夹,笑嘻嘻地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王妈家,把玉娇接了过来。
  “来了!新娘子来了!”众人呼啦一下子围了上来。只见玉娇上穿大红提花短袄,下穿红色八折罗裙。裙摆上面花枝颤动,凤凰环绕。一对翡翠耳环左右摇摆,新挽的盘头上,那朵红色的绢花分外惹眼。新娘子迈动“金莲”缓步走来,引得人们啧啧地称赞。那玉娇本来天生丽质,这种新娘子的装扮更让她清秀俏丽。玉娇羞答答地在王妈的两个女儿的搀扶下进了院门。围观的人群随着新娘子的行走在不断地移动,终于穿过二门进入中院了。

  “让开!让开!”一个头戴礼拜帽的中年汉子拿着一个托盘挤到了新娘和新郎的面前。
  “大家不要吵吵了,现在认亲开始!凡是叔叔、大娘,姑姑、姨姨,哥哥、嫂嫂们准备好礼钱,新娘子要认亲了!”。
  中年汉子的话刚刚说完,一群小孩子就嬉笑着推着新娘子闹了起来。当地“回回”婚礼进行第一步,不是拜天地、拜父母,而是按当地穆斯林特有规矩———新娘认亲。公婆及亲朋好友站在院内,办事的手托一个盘子,有执事的挨着叫人:这是姑姑,这是姨妈。。。。。。,然后新娘随着喊声一个个行见面礼。这些亲戚们在新娘行过礼后把见面礼钱放在托盘里,认亲礼与正式给主人封礼不一样,多少不限,而且主要是针对新娘子的,有认亲和娱乐双重意思。

  玉娇被几个半大的小孩子按着头,那边每喊一声她就被他们按下行一个礼,接着引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声,连盘起的发髻都散乱了,这场认亲的大戏终于在公公婆婆的压柱声中收了场。
  玉娇被大家簇拥着进了洞房。他们的洞房就是原来老姨奶住的那座屋子。为了贵年小两口的进出方便,李宝生找人把原先留在贵年和贵平房间里的两来门堵上,挪在了厅里。
  随着前面呼喊着宴席的开始,新房里看热闹的人一窝蜂地跑开了。这回民办事可跟汉人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是上笼蒸的流水席。
  只见一碗碗肉丸、酥肉,杂碎汤热腾腾地端上了桌,立刻被一帮孩子抢吃一空!这要在以前,李家办婚事要比这次铺张许多,因为经济紧张,也只有拿馒头凑数了!
  (1) 主麻:阿拉伯文音译。亦称“聚礼”。指穆斯林每星期五正午过后于当地清真寺举行的集体礼拜。
  (2)经对: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对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