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51节

作者: 吴光磊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25 11:50:48

  老泡于是借着山洞外最后的一点微光,给我讲述了关于心的知识。
  他说:“心有很多层面,通常来讲,有两个最为突出。其中一个是虚妄心,就是那些对于概念、观念的认同心、执著分别心,基本上它是‘依他起性’的,就是一定要攀缘上一个外物,与之结合,并因之生起贪爱或憎恶的取舍。而且,它也有着能观察者与所观察者的‘能’、‘所’对待关系。它只能向外投射,把一个外在的事物当参考点而相互作用,这就是人们的意识必然朝向外在,被遮蔽而没有机会‘回头’的原因。

  “虚妄心是相对的、思考的心。它如此涣散,擅于欲求、操纵、制造生灭、沉溺情绪。它以看上去理性的逻辑、构思、整理、与外物的凝结性获得对自己的肯定,并因这种虚假的稳定确认其自身以及‘自我’的存在。
  “它不停地改变、生灭,始终受到外在因素、习惯与内在情绪能量等等的影响,像个多动的猴子,一刻也不能停歇。你可以观看,大多数人的心是这样的猴子,不能有片刻的休息,要始终填满,他们才会感到充实,生活仿佛也因此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而如果有哪怕一秒钟的空白,他们都会感到恐慌,从未敢正视自己的内心,他们管那空白叫做空虚,并因此倍感寂寞与孤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聚会、交际,分散心神,逃避内在的空虚感。”老泡夸张地表现了一下他们的状态,好像他自己就是那样一个活得‘充实’而“有意义”的人。

  “凡夫虚妄心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心猿意马,这也正是《西游记》孙猴子与白龙马的设计原型,由此你会知道那不是一本简简单单的神话玄幻小说,而是一部试图通过种种形象的譬喻,讲述凡夫心如何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悟空’成佛的觉悟之书,一本宝贵的寓言。”
  “等等……”我在这儿截住了他,因为我对孙悟空最感兴趣了,现在家里还好好收着小时候爸爸给我买的玩具金箍棒。“怎么,难道当初人物设定与名字都有寓意吗?”这话一出口,连我自己都发觉答案是明摆着的,只是原来没想到,他猛一说出来,自己一时还接受不了罢了。
  “当然,里面的故事有太多象征。就像主人公孙悟空,历史上、玄奘西行并没有这个人物,这完全是作者虚构的,可他法号为什么被取作悟空呢?沙和尚、猪八戒又为什么取作悟净、悟能?”
  “孙悟空我知道,你刚才提示了,了悟空性才能成佛。”
  “那为什么他要姓孙呢?”
  洞里全黑了,我看不见他的表情,但听那口气他一定又在冲我挤眼睛,完全不像个想象中的心灵导师。看我说不出来,他也不急着公布答案,而是又让我自己去参,明天告诉他,又来逼问这一套,不过这次却是温和的。
  “凡夫虚妄心——那些思想的念头,是‘自我’的食物。‘自我’就完全建立在它之上,只要有它的存在,链条没有被切断,‘自我’就不断获得支撑,你就无论如何发现不了‘自我’虚妄的本质,发现不了‘自我’其实是一个不存在的东西,于是你就永远套着它的枷锁。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听了这些,我比较清晰了,还想进一步确认一下:“那思维、念头是遮障这一切、遮障本性的根源了?”
  “是,不过,那只限于你未了解本性之前,当你了解了你真正的本性——你的真生命,你会知道念头不是障碍,同样也是你本性的开显,它只是你的心的一种自然作用而已。就好像蒙在你眼睛上的一块布,当你揭开它,你的眼睛得以睁开,你会看到世界的真相,你也会了解布的实质,布不应用来遮眼,布本可以用来御寒。”
  沉思了一会儿,我感叹着说:“细细想来,的确很可怕,我们正如《黑客帝国》中被控制于虚拟世界中的人类,毫不知觉地受着奴役,麻木、迟钝,远离自由、真正的爱与幸福。”
  “远离永生与无与伦比的圆满。”他以低沉而笃定的语气补充道。他的声音向来有一种天生的沙哑,在山洞中更是这样,浑朴中带着不可名状的苍老,像深厚的大地,容纳说不尽的底蕴给人信实。又像一双可以抚慰人心的无形之手,在你跌落的时候,安然托起。他的声音的确具有磁力,在我的信心中,每次听到,全身的毛窍都仿佛恢复了呼吸,张开而期待着某种融合,这样的时刻,我总会有某种想要哭泣的感动油然生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