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53节作者:
吴光磊 日期:2010-01-28 14:16:09
“哈,这又是《西游记》孙悟空三更见菩提老祖的来源,‘五个何期’,太熟了,我会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一口气说出来,慷慨激昂的,仿佛六祖加身,甚是过瘾。裳儿,“何期……”六祖说的你也可以理解成是——却原来我们真正的生命是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啊。
而今,我以黑炭笔写在松林后崖壁上的偈子,你也可以比较着体会一下那“清净见”,万法都是本自圆满,岂能妄加揣度——
《即佛》
吾本即是佛,长劫受沦落。
皆因不识心,本净无染着。
六尘自解脱,八风非善恶。
法法自圆满,岂可妄心度。
大千无纤染,万象尽巍峨。
顿然悟空性,立地成佛陀。
(佛法认为,依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八风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老泡肯定地说:“这时,才是真正的见性,就是洞见我们真正的本性,心的另一个层面,它真正的底蕴。记住,我们背靠更深沉的底蕴,我们有更深邃的背景,它其大无外,无所不包,其小无内,乃至空无。”看我沉浸的样子,他说:“ 我知道刚刚你被从悬崖踹落时已经领悟到这一层,至于明心,你早该领悟的,却屡屡错过。”我知道他指的是茶馆那次,还有跟他练五禽戏时被他拿棍子打,以及很多次的大吃一惊。“这一次,一下连过两关,好好珍重吧。不要过份沉滞,过份沉滞又可能退到能觉的境界。”
“是,刚才你讲明心那一段,我又不禁要在原来的那种保任上专一地定下去。”
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向山洞的方向,往回走。我的心里好甜蜜,但我知道自己还远远没有悟透,只是有了那么点感受而已。就如新破壳的小鸡,一切都感到新奇。因为一切真的都感觉是开放而自由自在的,不再是原来闭锁的世界,仿佛一切都融合在我明澈的心里,一切都自然趋于各自本来的状态,就在当时当地的这个当下法尔解脱、自解脱——自己就解脱了、自己本来就是解脱的。
“本性就是心吗?只是我们心的本来状态吗?”我不禁问道,星光下,我看见他不由得看了我一眼,仿佛被一下戳到痛处或搔到痒处:“你小子,一下就点到了命门的死穴。怎么讲,这是几千年来争论不休而被混淆的,也正是绝大多数人误解而产生歧义的地方。”
我期待着他后面的阐示,他望向苍蓝而幽远的天空,仿佛巨大的望远镜,几千万光年载浮载沉的尘滓、光纤尽收眼底。他沉默着,若有所思又似有什么事情不好说,欲言又止,仿佛我还不到时候。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对应凡夫的虚妄心,有人把它立为真心,又有人说,妄心亦是真心所显,如此种种,歧说纷呈。如果,把它归为心的范畴,即心即佛,种种说法都有它们相应正确的地方。但,我要跟你说的是,我们的本性是共属而唯一的,它实已超越心的领域,更不是自心的窠臼,它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更是它们的根源。”
“体悟真正的本性,就是体悟万事万物的本质?”
“不仅是本质。”他摇摇头,顿了一下,又着重地望着我的眼睛强调说:“更是根源。”
他的眼神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仿佛一下就看穿了我所有的事情,它抵达了我内心还残存的某种微小的抗拒,让我不由得激灵了一下,仿佛被戳到了真正的命根。也许那是“自我”的保留之地吧,又或者我就会在这里犯错误、在这里混淆,一时也搞不清。
但是,尽管我还不能完全了解这些话的含义,“本质”与“根源”的微细差别,可他眼神、语气中所包含的那许多难以言传的意蕴,却清晰地告诉了我这些话有多么的重要。我从没见过他如此严肃而殷切,好像那就会成为真道与伪道的分野。
另外,“根源”一词也不禁让我想起,昨天晚上他在玉虚观讲到的见性之谈与神圣子宫……那些令人震撼的说法,此刻想来,如饮甘露,甜蜜自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