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性纪——一个寻找爱寻找美寻找自由、启悟生命真谛的故事》
第54节作者:
吴光磊 日期:2010-01-29 13:25:51
裳儿,时至今日,我虽然早已更深地体悟了他所谓的心性,也觉照出那根本的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那些见地虽然也得到了他的认可,但是他却从未给予最终的印证。我为此遍查了历史上的禅宗语录,甚至广涉他宗,唯识、净土、法相、天台,乃至跑过很多次社科院,托朋友调阅了大量民国年间翻译过来的藏密大圆满、大手印的法本开示。发现见地中最高的、所谓“佛见”,就是六祖慧能的这五个何期,或者可以用藏密宁玛派(红教)的说法——大圆满本来清净见。而自己的见地、感受、实际心性的了悟、觉受,与之如出一辙,并且也由此开显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当然,我并不是说我已究竟成就,这是不可能的,我自己不会不知道。但至少顺着这条路不断地修持下去,我相信就会到达,因为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师,都是如此开示并沿着这条路下去的。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却断然否决,尤如当头一棒。我说“见性成佛”难道是句空话,他说你、包括你举出的这些所谓大师,觉是觉了,但并不彻底,还不是完全的透达。虽然也很难得,但这只可以说是见道了,见证了、了解了有“道”这么回事儿,却并非是真正的得道。这一点,你们自己心里应该很清楚。你虽踏破重关,但你忘了不是还有末后牢关吗?如果把“佛”理解成“觉”的话,“见性成佛”这句话还勉强成立。但是,如果理解成“见性成道”,那此种见性的程度就不能算真正的见性了。真正的见性,即见即果,不立阶级,一悟顿成,哪还有那些个劳神子的所谓悟后渐修。记住,如果种子是罂粟的,再怎么施肥,开得再怎么灿烂,也不会是莲花。就像莲花也绝长不成罂粟。根源,一切都是以什么为根源的问题。你们的根源不真,见地看上去跟真的一样,也还是隔岸观火、隔靴搔痒、不解渴。
我不明其理,也听不进去,仍旧纠缠在自己的认识里,还在问是不是应该就这样安住在心性明空的本来状态,让它越来越稳定地修下去,终有一天可以让自己的心一直保持在这种佛性的“觉了”中,获得绝对的稳定就究竟成就了。他只甩下一句:“有修即假,真的是本来的,何用修造。”我说:“‘一切法尔如是,本来清净’,坦然安住在这样的见地上,不也是无修吗?”我说的是一种见性之人极高的修持,也可以说就是“心斋”的实质,你如果没有开悟到这一层是根本无从下手的,那些大师们也是这样无修而修的。意想不到的是,他却再也不做任何解释,直接将我推出门去。我以为他又是一时地使什么激将法之类的,谁承想,他对我的态度真的就此而急转直下,越来越不好,最后一次你知道的,更是那样的绝决。
日期:2010-01-30 17:27:33
现在我明白了,他那天为什么欲言又止,尽管有无数的论据支持我的观点,那甚至包括历史上举国朝拜的国师、大德,现而今著名的法王、上师,但在他眼里,我们仍是那绝大多数误解了佛法真谛的。
这不是危言耸听,你要知道这有多震撼。我在住到鸡足山以前,也曾到处寻访、参学、与众同修,在我所广泛接触的修行者中,真正明心的并不是很多,见性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即便见性,也都是依着这见性之后的明空心性,悟后起修。可是对于此类的修行者,无论修得多高,即使六通具足,肉身虹化,在他那里也是不被认可的。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过,如果照这样修下去,只是相似之道,想要真正成道,即使万般相像也永不可及,永远不是那真正的“道”。
这不谛五雷轰顶,虽然我抵触,不愿承认,而且有那么多大师与我同一阵营,但我相信他,并且不知为什么,在我最深的心底,总是隐隐然默默认同。这时候,他仿佛又成了那个不容质疑的、真理揣在自己兜儿里的人。
可是他为什么近乎否定了所有的人呢,尤其这市面上目前正“流行”的他一概否定,他可并不想出风头,他是隐居的,他真正引领了的也只有我这一个人,如今为何又“打出门去”?难道绝对真理真的就掌握在佛陀、老子等等一些他认可的少数人手里吗?还有他神秘的传承究竟为何?这些一直以来还是一个个我未破解的谜。
他曾对我说,我所能努力的都已经到位了,我也已经走到顶峰悬崖的边缘,后面的路就看我的造化了……。独立高峰,望尽天涯路,可后面的路又该怎么走呢?这真真正正就是我的——末后牢关。
哦,关于孙悟空为什么姓孙,顺便交代一下,第二天我哄得他高兴就告诉我了。他说孙悟空又叫什么呀,我说孙行者。他启发说行者就是行走的人,“孙”与“行走”合起来是什么字啊?我一拍脑门,哈,“走”字旁,是个谦逊的“逊”字。绝了,没有自我我慢之心才能谦卑、谦逊,这和没有自我才能“悟空”简直异曲同工、同一喻指。
这回你知道了吧,拆字说法我就是从他这儿学来的。他说中国字不是随便造的,都是圣人象形、会意而设的,里面往往预示着很深的生命道理,而且再没有哪种文字如此。你就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幸运而自豪了,而已经成了中国人却不懂传统文化、错过那古老神圣文明是多么的遗憾而无福消受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