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楼兰》
第34节

作者: 秦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华夏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民族,很多人过分强调了它的独立性,事实上,在很久远的时候,华夏民族就不断地融和了其他外来的民族,在融和的过程之中,又断然地进行了统一。正是在这种融和,和统一的矛盾过程中,华夏民族才壮大为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历史也最悠久的民族。一个心胸狭隘的民族,注定会被历史所淘汰,一个只融和,又不会进行统一的民族,也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强大的民族。

  从这里,我们可以完全想象得到,“上帝的弃民”——楼兰人,就是少昊的后代。少昊的后代,在中国后来的历史上,并没有偃旗息鼓。商朝的祖先叫做,契。其音就是“弃”。他的后代在和中原部落的融和过程中,慢慢地壮大,并最终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周朝的祖先后稷,他的名字的同音,也是一个“弃”字,他属于少昊部落的另外一支,慢慢地壮大,再一次建立了一个伟大的朝代——周朝。但是,他们在融和的过程中,已经完全被中原部落的文化所同化,并最终与其他部落组建成一个全新的更大的民族,那就是——华夏民族。

  我们不必说我们的血统多么纯洁,我们只需要说我们的文化,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力量。是文化,保证了我们这个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一直用着一种坚韧的力量,承受着风吹雨打,在被摧毁之后,又不断新生。
  楼兰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在融和和统一过程之中,所残剩下来的遗迹。关于帝俊,关于少昊,关于颛顼,关于楼兰,
日期:2010-2-17 9:24:00

  (十六)李东生与楼兰——宿命的倒影
  李东生第一次接触到楼兰这个词,还是在他刚读初中的时候。那一年,他十二岁,文丨革丨即将落下帷幕的时候。李东生在半夜的时候,一个人在街头游荡。他刚与自己的父母吵架了,父亲还出手打了他一巴掌,他逃了出来,发誓再也不愿意回到那个家中去。
  还未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即便是城市的街头,也依旧是漆黑如墨,街头上的行人很少,北方的夜风吹得扎人。李东生缩紧着脖子,窝在了一个墙角落里。他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这个时候,有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走了过来,扔给他一团破棉絮,说道,盖在身上吧,这样暖和一点。
  李东生很感激地向那个老人道谢。老人却不慌不忙地也和李东生一样,凑在那个墙角落,两个人拥挤着度过那漫长的北方的黑夜。
  早晨的时候,老人从睡梦中醒来,就去四处检垃圾。这是他的得以谋生的生计。李东生跟在那个老人的背后,把老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眼里。
  老人除了检垃圾,还会收集一些旧报纸。他整齐地把报纸叠在自己的怀里,李东生好奇地走过去,帮那个老人。老人却挥挥手,说,我自己来,你跟着我就是了。
  到了早上十点多的时候,老人检满了一大篓的垃圾,他把垃圾交给一个专门回收废物垃圾的男人。那个男人扔给老人两角钱。这些钱只够他们两个人一顿早餐的钱。老人买了四个包子,分给李东生两个,然后又问道,你还不回家吗?
  李东生摇摇头,说道,我不想回去。

  老人笑道,你不回去,那你还能去哪里?你这么小,要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可不容易。
  李东生想了想,说道,以后我就跟着你。
  老人苦笑道,你没看见我过的是什么日子吗?你跟着我,又有什么好处。回去吧,不论你那个家有多么的不好,那到底是你的家。
  李东生说道,我不想回去,真不想回去。我爸妈是革命反动分子,他们被人抓到台上面被人批斗过。所有的孩子都不愿意跟我玩,就因为我的爸妈。我讨厌那个家,我恨他们。
  老人笑着摇摇头,说道,就因为所有的孩子不跟你玩,所以你要离开那个家?如果你离开了家,那些孩子就会跟你玩吗?
  李东生摇了摇头。
  老人呵呵笑道,这就是了。既然你无论怎么做,都改变不了这个结果,还不如安安心心地回去。人啊,先好好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李东生回去之后,还是没有忘掉那个老人,他经常在放学之后,跑回来,看望这个老人,还给这个老人带来吃的。老人也慢慢地跟李东生说起了一些关于自己的故事。

  原来,这个老人就是在文丨革丨之中被打倒的一个研究古文物的学者。他的老伴在文丨革丨中去世了,唯一的儿子也远离他而去,不知所踪。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依靠检垃圾为生。
  老人给李东生出示了一些他以前研究过的东西。在那些东西里面,有两个字赫然出现在他面前,那就是楼兰。
  当时,李东生并不知道楼兰到底意味着什么。他只是说道,楼兰,这个名字很好听。
  老人呵呵笑道,好听是吧,可关于它的故事更好听呢。

  李东生连忙要求老人给他讲关于楼兰的故事。老人却挥挥手,说道,不说,不说。
  李东生连忙问老人为什么不肯说。
  老人说道,宿命,你知道宿命这种东西吗?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都逃不开宿命这种东西。楼兰的历史,就是一段关于宿命的故事。楼兰沉沦在宿命里面,最终被宿命所吞没。这些东西,需要你长大以后才能够明白。
  直到李东生长大以后,他才开始慢慢明白,宿命这两个字的意义。
  李东生是一个喜欢叛逆的人,他跟他的父母的关系一直都不合。李东生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抽烟喝酒,和街头的孩子打群架。这些都源自于他对他父母的叛逆。他觉得他的父母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种人。
  直到后来,他的父母把李东生交给了李东生婶婶抚养,他身上的叛逆之心这才慢慢地熄灭下来。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的政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开始为文丨革丨中批斗过的人进行平反,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向了全国各地。李东生的父母有了新的工作,他们想把李东生重新接回家里。可李东生却拒绝了。因为他开始困惑起自己以前对自己父母所做过的一切来。
  直到十八岁的时候,李东生因为学习成绩太差,只好选择了去参军。婶婶劝他,要去参军了,好歹去看望自己的父母一回吧,他们毕竟是你的生身父母。
  然而,他回去的时候,看到的一幕,令他惶恐不安。他的父亲由于文丨革丨中落下的疾病,忽然病故了,而母亲也选择了改嫁。原本看上去要修复的家庭,忽然之间又破碎了。
  李东生又变成了一只茫然失落的离群大雁。而当李东生去寻找那个曾经在街头扔给他破棉絮的老人的时候,发现他也已经早不在人世。物是人非,年纪轻轻的李东生就领略到了人世的无常。他在那个老人曾经居住过的破棚子里面,找到了一些他残留下来的文稿。这才知道,那个老人并非是汉族人,他的祖先就来自那个遥远的楼兰,也就是后来的罗布人。老人一生致力于想恢复关于楼兰的历史的本来面目,可惜,他的这种努力,在文丨革丨之中就变成了一种徒劳。

  这个老人甚至都没能给李东生留下他的真实姓名。他这样的人,虽然生活在人烟繁盛的城市里面,可他的逝去,跟那些被埋葬在沙漠里面的死人枯骨又有什么区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